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各地

陆浑山水织锦绣 湖城春潮入画来

——解码嵩县环陆浑湖高质量发展密码

2025年04月18日17:13 |
小字号

工人在进行实验。嵩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神都。正值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之际,嵩县陆浑湖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为牡丹节增添春日的诗意色彩。

微风轻拂,湖水泛起层层涟漪,远处青山如黛,游人在湖畔骑行、拍照,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水之间;海角湾旅拍基地里年轻人笑语盈盈;鱼思念陆浑鱼文化餐厅吸引着来自全国的老饕们品尝舌尖上的美味;4月15日,以《国色牡丹开湖城》为主题的万米国画长卷沿湖畔花海观景步道贴地展开,游客徜徉其间,感受沉浸式艺术体验;30余个重点项目落地生根,180余家特色门店星罗棋布,500余个农创市集摊位人头攒动……

这是嵩县环陆浑湖文旅升级后的生动图景。嵩县,这座曾经以“山城”著称的地方,正依托陆浑湖的生态优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努力实现从“山城”到“湖城”的华丽转身。

“这里既有诗意的栖居,更有热闹的生活。”嵩县县委书记辛俊峰望着湖光山色坚定地说:“我们要让陆浑湖成为生态发展的新名片、百姓增收的聚宝盆,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这里开花结果!”

生态筑基逐浪“中原洱海”

走进设立于陆浑湖湿地公园的陆浑湖水生态遥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遥感与地面观测技术构建起的“空天地”一体化综合观测平台,能在毫米之间抓取气象、水文、水质等数据,又能实现长时间序列定点原位水生态系统观测。

“这是河南省科学院首个省级野外观测平台,集水体、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气象观测站等功能于一体,把脉询诊陆浑湖,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数据参考。”研究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陆浑湖近年来能够观测到的鸟类种类从186种增加到273种,其中有黑鹳、金雕、黄胸鹀、青头潜鸭、红腹锦鸡、大天鹅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55种。

清晨的陆浑湖畔,嵩县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的鸟类监测员李青峰沿着环湖乐道巡查,记录着苍鹭、红嘴鸥的栖息动态。她说,“湖里的草本植物多了,岸上的树也多了,鸟儿自然也就多了。”中华秋沙鸭连续14年在此越冬,“水中大熊猫”的眷恋印证着生态之变。

生态优势筑牢发展底色。近年来,嵩县坚持生态立县,聚力推动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年,嵩县投资1.3亿元开展环湖村庄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投资11.5亿元实施二污迁建工程,完成陆浑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及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创新“三级河长+民间河长”体系,436名党员担任河道监督员,开发智慧监管平台实时监测水质。新增造林及林地提质5.3万亩,实施森林质量提升10.6万亩。如今的陆浑湖,已成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之一。

药谷兴业激活“伏牛灵脉”

嵩县,被誉为“天然药库”,境内富集着1300余种中药材,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依托这一优势,嵩县全力打造中原药谷,推动传统中医药产业向生物医药产业“风口”转型,向大健康和文旅产业融合升级。

中原药谷科创园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对“嵩参1号”进行基因测序。“这个品种有效成分含量比传统品种高30%。”据科创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模式,嵩县建成5个千亩GAP种植基地,开发出丹参茶、连翘精油等70余种深加工产品。全县中药材产值突破70亿元,带动8.3万户群众增收。

千年药乡绽放时代芳华。走进城关镇叶岭村,连片的丹参田蔚为壮观。“土地入股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红800元/亩,再加上务工收入,一年能挣两份钱。”村民张松珍算着账,笑得合不拢嘴。

村支书董广聚掰着指头介绍道,村里创新“4321”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出四成利润帮扶村集体,三成用于村民分红,二成投入再生产,一成购买保险),村集体收入突破9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

科技赋能培育产业新质。目前,中原药谷已进驻院士、专家创新团队16个,建成创新中心7个,涉及中药材种质资源与良种繁育、干细胞与生物工程、中药大健康等方面,“研发中试+孵化加速+科创基金+产业运营”的完整创新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

在中原药谷展示中心,数字大屏实时跳动着全国药材交易数据。“我们构建了‘5G+区块链’溯源系统,扫码可知药材生长全过程。”嵩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相关负责人演示着智慧平台。他坦言,嵩县已建成3个国家级实验室,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细胞培养技术,推动中药制剂向生物制药转型。2024年,嵩县实施总投资106亿元的38个生物医药项目,20余家药企开工投产,新增产值10.5亿元。

2024年8月19日,嵩县人民政府与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嵩县选派专门工作人员进驻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筹建运行中原药谷驻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联络处,开展两地产业发展对接及现代中医药产业专项招商工作。

文旅融合赋能“湖城新生”

嵩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厨圣”伊尹、“理学大家”程颢程颐的故乡,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千古名篇。

文化基因唤醒乡愁记忆。近年来,嵩县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实施“艺术点亮乡村”专项行动和两程理学文化园区建设、非遗活化传承等十大文化工程,以文化赋能乡村旅游,推动新文旅融合发展。

夜幕降临,陆浑湖畔的非遗市集灯火璀璨。烙画艺人正在创作《陆浑春晓》,木板上的火焰轨迹渐渐勾勒出水墨画卷。嵩县充分挖掘程朱理学、伊尹文化等资源,打造“非遗焕新区”,推出沉浸式实景演出《陆浑风华》,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

陆浑湖畔,曾经杂乱无章的村庄街道,被县里派出的“文艺村主任”们艺术点亮400余处,爱情、影视、剪纸、牡丹、摄影等主题元素,让各个村子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文旅融合缔造沉浸体验。在望湖楼文化休闲综合体,游客争相品尝融入当地特色食材的遥不可及的“窑炉面包”。二楼的艺术空间蛋糕店,主理人牛小姐喜笑颜开:“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天天爆满,每天的营业额超5000元!”“嵩州五灵”文创市集、后备箱市集等创意消费场景,为春日旅途增添别样惊喜。

伴随着“湖城踏春花YOUNG缤纷”春季赏花活动火热上演,汉服巡游、卡丁车赛、草坪音乐会等轮番登场。“我们设计的花田研究所亲子项目,日均接待家庭150组。”项目运营总监介绍。

近年来,嵩县依托陆浑湖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慎建重改优三态、以投带引聚高端”的发展原则,围绕“一村一主题、一湾一业态、一户一间房”,精心布局高端民宿、康养运动、美景旅拍、生态露营、亲子萌宠、特色美食“六大业态”;创新“微改造、精提升”策略,改造闲置农房120栋,通过乡村运营,建成知木茶饮、玫瑰餐厅、灯塔酒吧、一树时间、乌曼空间等新业态商铺,带动村民年均增收超万元。

党建领航凝聚振兴合力

“多亏了联学联建工作队,村里才有了新模样。”牛寨村党支部书记安明然指着焕然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说。嵩县环陆浑湖先导区建设能够快速推进,离不开党建的引领。嵩县县委坚持党建引领,大抓基层,出台了《实干兴嵩“队伍再造”若干举措》,其中“联学联建双向促进”成为推动先导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38个联学联建单位的党员干部下沉到村组,推动先导区行政村实现联合共治。围绕“以学开局、以建立效、以联促提”联学联建、双向促进核心主题,打开干部和群众思路、思想、视野,明确“怎么干、干什么”;聚焦项目建设,推动“一次建设、长期收益”;通过县直单位与基层联学联建,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群众参与度提升,形成“干群共谋发展”合力。联建单位和乡镇党委组建“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工作队,每个小组由1名班子成员或中层干部带队,机关年轻干部、村组干部任队员,以“老”带“新”入村开展工作,合力推进融湖建设。

“联学联建双向促进”工作效果显著,去年,嵩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60.8元,增长7.8%,环湖片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3%,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农民人均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居洛阳市第一。

干部先行锻造过硬队伍。在环陆浑湖颜如玉文旅综合体建设现场,党员突击队的旗帜高高飘扬。“我们实行‘三包三带’机制,班子成员包片区、中层干部包项目、党员包农户。”项目负责人介绍。嵩县创新“擂台比武”“导师帮带”制度,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项目一线锻炼,培育一批“乡村CEO”,锻造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铁军。

群众共治激发内生动力。“这是我们集体制定的村规民约,大家都要遵守。”陆浑镇干部发放着图文并茂的《文明公约》。嵩县推行“阳光议事会”“积分超市”等机制,设立乡风文明基金,开展“最美庭院”“孝善家庭”评选,阵地常新、大门常开、服务常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和美乡村“面子”名副其实、“里子”实实在在。

嵩县县委书记辛俊峰表示:“嵩县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陆浑湖的生态优势、中原药谷的产业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新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现代乡村生活的山区县样板,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让嵩县的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来源:嵩县县委宣传部 作者赵明辰 王艺茜)

(责编:霍亚平、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百年首次!36片甲骨回安阳“探亲”
  • 南阳:让千年药香飘向世界
  • 跟记者体验一场麦田里的国家非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