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各地

河南襄城:科技春耕,垄上“智”变

2025年04月17日15:50 |
小字号

“人勤春来早,地勤土生金。”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走进襄城县汾陈镇老庄闫村的千亩烟田,只见几台大型拖拉机牵引着起垄机在田间勾勒出整齐的垄线。轰鸣的机器声中,传统农耕场景正被信息化技术重新解构。

“起垄是烟叶种植的关键一环,垄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烟叶的生长态势和最终产量。”正在现场指导的专家曹晓涛说道,“经过多年实践验证,我们将起垄高度精准控制在30厘米以上、垄距控制在1.25-1.35米,这样的标准能保证土壤具备良好的通气性和排水性,为烟叶根系营造理想的生长环境,便于它们充分伸展并吸收养分。”

农机手正在进行标准化起垄作业。张凯伦摄

精准的起垄作业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助力。农机手闫师傅指着拖拉机驾驶室内的智能终端兴奋地介绍道,“之前起垄,全凭感觉和肉眼估量,垄的高度、间距参差不齐,不仅影响美观,还制约烟叶生长。如今,我们的拖拉机全部搭载了北斗导航智能驾驶系统,只要提前在系统中设定好垄高、垄距等参数,卫星就能实时定位,引导拖拉机沿着预设路线平稳行驶,起垄的笔直度和均匀度都有保障。”

经过多年发展,北斗导航系统在襄城县应用率已超80%。在卫星导航技术尚未大范围应用时,人工起垄不但效率低且误差较大。如今,使用配备该系统的起垄设备,每日作业面积比传统人工操作提高2倍,误差不超过2厘米。卫星导航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起垄作业的质量,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拖拉机内搭载的北斗导航智能驾驶系统。张凯伦摄

不仅如此,标准化的起垄作业为后续的移栽、灌溉、田管等环节提供了便利。“以前起垄不规范,移栽的间距不好控制,培土的时候也不好操作。现在有了标准的垄体,后续工作轻松多了,而且烟叶长势更整齐一致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老庄闫村支书闫子军对此深有感触。标准化的起垄作业,使得各个生产环节能够紧密衔接,为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襄城县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的不懈努力。近年来,襄城县烟草分公司积极发挥行业农机农艺示范县引领作用,一方面,积极引进各类先进适用的农机设备;另一方面,在成熟机械上大力推广北斗卫星导航技术,持续提升烟叶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水平。“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了技术服务小组,在春耕起垄期间,深入各个烟田,为农机手和烟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确保农机设备正常运行,起垄作业符合农艺标准。”襄城县烟草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襄城烟区在育苗、机耕、起垄等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率已达100%。相比过去,烟农的用工成本降低了约40%。

在信息化技术的助力下,襄城烟区的春耕起垄工作正高效、有序地推进。襄城县烟草分公司烟叶工作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表示:“当下,机械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春耕带来了巨大改变,但我们不会满足于此。接下来,我们会不断引进更先进的农机设备,优化农艺技术,进一步提升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烟叶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襄城力量。(来源:河南省烟草公司许昌市公司 作者:张凯伦)

(责编:黄莎、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百年首次!36片甲骨回安阳“探亲”
  • 南阳:让千年药香飘向世界
  • 跟记者体验一场麦田里的国家非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