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宁:节水改造赋能春灌 为粮食增产注入“源头活水”

洛宁县洛南灌区麦田航拍。洛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粮食生产的根基在于耕地,命脉在于水利。当前,洛宁县数十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正值春灌的关键时期。在洛宁县的广袤农田里,小麦长势喜人,绿意盎然,田间灌溉渠水流充沛,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忙着浇灌农田。如此便利高效的灌溉条件,得益于洛宁县洛南、洛北灌区设施升级改造项目的完成和全线通水,为粮食生产注入了“源头活水”。
在洛宁县马店镇,洛北渠支线宛如一条条毛细血管,将水输送到全镇的每一寸田地。东仇村村民雷建军一大早就来到自家麦田。他拿起铁锨,轻轻挖开一个暗洞,灌区的水流便顺畅地涌入麦田。相比过去需要等水、拉水或抽井水灌溉,如今这种方式极大地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浇地成本,让灌溉变得更加便捷高效。雷建军说:“咱这地这水放得很好,经常在地头流着,群众很方便,在这儿随时随地都能浇。”
过去,由于灌溉设施老化,渠道渗漏严重,村民们浇地常常要排队等候,而且水量也难以保证。如今,随着洛南、洛北灌区改造项目的完成,这些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洛南、洛北灌区作为洛宁县农业生产的“主动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24年5月,洛宁县总投资9500万元,启动洛南、洛北两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重点实施渠道防渗加固、设施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截至2025年4月10日,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正式通水运行,不仅确保了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还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2025年的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洛宁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少鹏介绍:“项目建成后,实现了三个目标:一是实现节水保粮,灌溉水利用系数明显提升,年节水量400万立方米左右。二是实现增产增收,恢复灌溉面积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2万亩,年新增粮食产能300万公斤。三是实现生态惠民,灌区内水环境得到修复,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农业灌溉是第一用水大户,也是节水的最大潜力所在。近年来,洛宁县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加快实施灌区建设改造,不断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供水保障能力。目前,全县灌溉水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年节水量稳定在400万立方米左右。
下一步,洛宁县将持续围绕“用好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优化水生态、改革水体制”,深化细化各项落实举措,全面推进灌区建设,强化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以“节水增效”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来源:洛宁县委宣传部 作者:李微微 韦润杰 杜佳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