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融入式”工作法 打造“护苗”绿色样本

从“自治”到“共治”,从单独到合力,从单一说教到寓教于乐,这份将“融合”的力量贯穿始末的“护苗”绿色样本,来自于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社区、河南省“护苗”联盟牵头单位——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古城街道博文社区。
博文社区成立于2020年,辖区有11个小区、3所学校,常住居民1万余人,仅靠有限的社区工作人员做好“护苗”工作非常难。如何用“微力量”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是社区党支部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要想办法把社会各界力量引进来。”博文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彬涛说,2021年,社区充分发挥“大党委”核心引领作用,联合辖区7家企事业单位、3所学校、6家“红色物业”等力量,组建“护苗”联盟,编织了一张“护苗”社会网络。
“我们会定期组织社区共建单位召开联席会议,针对辖区青少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联动检查,力争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胡彬涛介绍,要从根源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除了完善工作体系,还要搭建好“护苗”工作的载体。
如何让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入脑入心?经过几年的摸索,博文社区结合实际,探索出了“护苗”工作的新模式——宜融则融、应融尽融。用胡彬涛的话说,就是把“护苗”工作像盐一样融入各项基层中心工作,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恰如其分、相得益彰。
如今,在博文社区,无论是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还是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都能从中捕捉到“护苗”元素。走进时光里“护苗小巷”,学生们在手绘墙上制作的一幅幅色彩鲜艳、主题鲜明的作品,入眼入脑又入心;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护苗”行动与传统文化、文艺创作、公共文化服务等相结合,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出浓厚氛围;同时,社区打造的“护苗”心理咨询室、“护苗”图书室、“护苗”运动角、“护苗”文化墙、“护苗”家长学校等主题功能室,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宣传教育体系……
社区还主动对接融合社会志愿力量加入,打造了“朵朵向善”“护翼候鸟”志愿服务品牌,成立包括小区红色物业队伍、教师、退役军人、大学生等各方面力量在内的“扫黄打非”先锋队、“育苗初心”志愿队,形成了齐抓共管、全面参与的良好局面。
“辖区都是新小区,社会文化环境没的说,居民生活在这里舒心、安心,尤其是孩子的教育,我们更是放心。”博文社区居民于振楠说。
“‘护苗’行动不仅仅是做宣教,既让文化安全的种子在青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又对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非法有害出版物及有害信息做好清理整顿。”胡彬涛表示,下一步,博文社区将不断探索创新,优化“护苗联盟”建设,完善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护苗”工作格局,全力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人文情怀社区,点亮“幸福和谐星”。(鹤壁市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肖莉萍 王凤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