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好学校”办在了百姓家门口

人民网记者徐驰 尚明桢
2024年06月22日09:30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小字号

郑州市第七十中学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

在校生从650人上升至1200人;优质课获奖教师人数翻两番;课题成果不断突破……这是郑州市第七十中学近三年交出的成绩单。

设施旧、教研弱、生源流失严重,这是七十中此前给人们的印象。改变何来?“主要靠兄弟‘名校’传帮带。”校长付凯波说,2020年,该校加入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教育集团,名校引领、机制改进、质量提升,学校打了个“翻身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

多年来,郑州市以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为抓手,大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水平,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郑东思贤学校。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

优质均衡 好学校建在“家门口”

郑东新区的学生,缘何舍近求远,纷纷跑到附近县城求学?

“谁不知道家门口上学方便,可是学校口碑不是很好,怕耽误孩子啊。”学生家长刘女士说。

“以前招生,老师们跑断腿,磨破嘴,家门口的学生都留不住。”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吕会永说,“2022年后,反过来了。”

郑州第47中学教育集团郑东思贤学校前身是中牟县刘集镇第一初中,创建于1956年。2013年区域划分隶属于郑东新区教文体局,此后历经三次改名,却仍然没有改变其生源流失严重,口碑逐年下滑的办学状况。直到2022年,与“名校”47中学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学校发展一改颓势,逆风翻盘。

“郑东思贤学校以集团‘厚文化’为统领,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校长魏晓丽欣慰地说,“集团化之前,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只有900来学生,如今在校生人数翻一番。”

孟源校区小木匠木工坊作品展示。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

强校带动弱校优质发展是郑州市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中的一种。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人数不断上升,新建学校增加,郑州市积极推动“名校带新校”,立足“开办即优质”,将新建学校全部纳入集团化管理。

“俺来郑州打工,没想到孩子能接受这么好的教育,啥都值了。”金水区优胜路教育集团孟源校区学生家长李女士激动地说。

优胜路小学建校于1950年,是金水区的名校。2021年秋季,在“名校带新校”模式下,优胜路教育集团孟源校区投用招生,得到了周边群众的广泛认可。

“集团化办学,让新建校不再从零开始。”优胜路教育集团校长刘辉感慨地介绍,孟源校区每个年级的责任领导都是从优胜校区交流来的“领头雁”,他们打造课堂教学“样板课”,帮助年轻老师快速成长,激发孟源校区自身活力与潜力,集团化优秀半径不断扩大。

建一所优一所,弱一所带一所。截止目前,郑州市共成立中小学阶段教育集团、共同体204个,其中义务教育阶段200个,参与学校875所,占全市义务教学阶段学校总数的64%。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扩展,使得家门口的名校越来越多。

互助路教育集团在建三小学开展听评课活动。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

共同教研 “名师”带“高徒”

实行集团化办学,成员校教学质量能否提升是家长关注的重点。

中原区建设路第三小学是一所年代久远的厂办学校,青年教师占比很低,77%的生源来自于外来务工家庭。“学校每个年级只有2个或3个班,同组合力教研力量较弱。”教师徐小娜说,“老师们都是闭门造车,单打独斗,成长空间近乎封闭。”

2016年,建三小学成为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如何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集团校在中原区“七走校”(走校跟岗、走校调研、走校教研、走校科研、走校结对、走校跟班、走校实践)交流活动中,引领建三小学“取得真经”。

徐小娜拜了“名师”张亚培。“每周,每个月集团校都会安排听评课活动,名师导师团推门听课,专业指导。闲暇时间,我可以随时去互助路小学跟着亚培老师学习交流,听张燕校长等一批名师骨干的课,对照自身,进行课堂总结与反思。”如今,斩获多项教学荣誉的徐小娜也已带出多位“高徒”。

在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引领下,2023年,建设路第三小学教师所获教育教学奖项创历年之最:省级教科研成果1项,市级4项,区级8项;优质课市级1项,区级10项……学校也获评“中原区教育教学先进校”。

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促质量。“集团内干部、教师之间进行为期一或两年的互换交流,完成带教,参与教研,最大限度实现优质师资资源的共享。”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张燕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每周一教研,集体备课。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教研组听课,评课。常态化组织较高规格的培训、讲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蔚然成风,帮扶年轻教师向研究型教师靠拢、迈进,切实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郑东思贤学校教师张含营感触颇深。

名师出高徒。郑州市在集团化办学的推动下,教育名师,教学骨干向下轮岗,青年教师向上交流,教学新秀不断涌现,各科名师层出不穷,带动了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善。

东岳校区举行“草地音乐节”,孩子们热情高涨。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 

政策保障 集团化办学行稳致远

“原来,我开车上班,差不多得一个多小时,现在6分钟就到学校了。通勤时间大大缩短,每个月还有700元的专项补贴。”去年暑假,金水区骨干教师马艳枝申请来到离家较近的纬五路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东岳校区轮岗交流。

师资力量下得去,教学质量上得来。如何确保教师轮岗能安居,待遇有保障,发展有奔头?每年暑假,金水区各教育集团会对教师流动意愿进行综合调研,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校际交流,区教育局发放交通补贴,并在评先评优、职称晋级等方面进行倾斜。近三年,金水区各教育集团交流教师130余人次,实现了教师收益持续平衡、校内沟通持续优化、校区规划持续加强。

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如何为龙头校“补血”“输血”“造血”?基于评价的激励机制关系到教育集团的内生动力。

“中原区教育局为集团校搭建‘数字化学程项目’,支持学校探索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助力教师‘精准教’、实现学生‘个性学’、推动教学‘智能评’、促进学校‘协同研’。”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教育集团校长王磊介绍,教育主管部门在资源共建、项目共研、教师共培等方面给予龙头校更多倾斜,为集团校补充发展动能。

聚源路小学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

“作为郑东新区办学成效突出的教育集团,区里每年给予资金保障,用于集团内干部教师培训、课程开发、质量监测、校园文化建设、聘请专家等活动,为学校发展把薪助火。”聚源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孟晓莉说,“今年,我们又成功评上了市级、省级的优质教育集团,发展动力更足,后劲儿更大。”

为持续激发集团办学内生动力,郑州市建立评估激励机制,每年评估遴选办学成效突出的教育集团,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安排专项资金对优质教育集团予以奖补。2022年、2023年,郑州市教育局共评选出市级优质教育集团51个,安排奖补资金2250万元。

“十四五”期间,郑州市将累计创建不少于75个市级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85%以上。“通过集团化实现全市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王丽娟说。

(责编:尚明桢、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河南科技小院聚智助力乡村振兴
  • 中原沃野焕“新机”
  • 河南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