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镇平:听民声解民忧 学做结合见实效

新铺的沥青路面光滑平整,红色背景之上的“镇平”两个大字极具特色,位于河南省镇平县玉都街道碾坊庄村委会西百十米的“网红墙”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碾坊庄村位于镇平县城北部,群众居住较为集中,居住环境并能让居民满意。背街小巷的舒适度紧贴百姓生活,反映着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镇平县玉都街道紧盯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对辖区背街小巷路面破损严重、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和改造升级,把背街小巷改造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以此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具体举措,同时也切实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玉都街道在打造精品背街小巷工作中,多次听取群众意见,一切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按照“一巷一亮点”原则,融入文化元素,着力打造一批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的精品背街小巷。目前,玉都街道已完成背街小巷改造4560平方米,疏通维修排水管道1640米,整治架空线缆1600多米,路灯改造16盏。
把服务群众作为鲜明主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镇平县着力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促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党群感情、提高履职本领的过程。镇平坚持着眼发展所需、改革所急、群众所盼,从“小切口”入手,研究确定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城市建设、民生实事等120多项调研课题,力求选题务实有效。全县33名县处级领导紧扣调研课题,结合分管工作,围绕解决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紧迫问题、制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上率下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到困难最多、群众意见最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研究对策。截至目前,全县开展调研35场次,调研基层单位26家,发现问题98个,立行立改紧迫性问题35个,跟踪督办难办事项25个。
通过真调研、深调研、实调研,南阳理工珠宝玉雕产业学院、思源实验学校扩建等15个总投资18.65亿元的重点项目高效推进,全县首个30亿元“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农业全产业链项目正式启动。同时,调研推动“清廉护航码上行”平台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通过凭码入企、现场评议、监管执纪等流程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并成功承办全市现场会。“镇平玉雕师”刘晓强荣获“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荣誉称号,全市四级就业服务体系现场会在镇平召开。
坚持互融互促,推动经济发展。镇平县统筹好主题教育与当前工作,坚持围绕中心促提升、干事创业助发展,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成效。县委班子带头制定发展、民生、风险隐患各项清单,大力开展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招商引资“百日竞赛”、营商环境“百日清零”、企业服务“百日提质”,推动镇平与南阳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一体化管理,前三季度重点项目建设综合考评和“放管服效”改革积分考评位居全市第一。
坚持人民至上,统筹民生实事,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推动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供暖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目前,镇平县共为群众办实事256件,先后打通“断头路”9条,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获省政府批准成为大专院校,努力打造品质医疗、品质教育、品质消费、品质养老,在确保“发展力度”中持续提升“为民温度”。
镇平县在专项整治“1+9”基础上,同步开展矿山整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专项整治,明确牵头领导、牵头部门,逐条逐项分解,制定26项整改举措,做好“同题共答”文章,对能够整改的马上整改,一时解决不了的动态跟踪整改。动员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8条,为切实解决好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明方向、划重点。(镇平县委宣传部 谭亚廷 程明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