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洼地”迈向“产业高地”
汝州经开区多举措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河南省汝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汝州经开区”)立足自身定位,围绕“项目为王”工作导向,坚持党建统领,提升服务意识,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助推区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度重视完善服务机制
汝州经开区管委会高度重视企业服务工作,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理念,大力推进助企惠企服务,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寻标、对标、创标”和重点领域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努力在政策落实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上出实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求突破。
一是严格落实项目服务责任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推行项目清单式、台账式管理,做到“无事不扰、有事解决”,营造宽松、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明确服务重点。集中攻坚环保、融资、土地、水电气路、技改创新、用工、招商、产品采购、清理拖欠等突出问题,使助企服务真正帮到点子上、帮到关键处。
三是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汝州经开区以“三制”为基本遵循,以“三化”为目标方向,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实行全员聘用、绩效薪酬和主责主业回归,汝州经开区管委会和汝成公司的各部门按照职能定位,明确目标、各司其职,形成助推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建立制度推动服务升级
通过长期探索,汝州经开区管委会形成了“以服务为基础,以质量为追求,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以县级领导牵头、科级干部为首席服务官、中层管理人员为服务专员的责任分包制度,对园区所有项目和企业跟踪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企业提供“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服务。
二是联合汝州市纪委监委和汝州市人民检察院,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和检察护航企业发展工作站,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拓宽服务渠道,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动汝州经开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三是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活动。定期对职能部门服务企业发展工作开展评价,准确掌握辖区企业诉求,梳理出各职能部门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和解决,促进辖区企业健康发展。针对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类问题,建立问题台账,由首席服务官主动对接、深度介入,区纪检监察室全程参与、跟踪问效。
强化保障突出要素供给
聚焦主责主业,保障要素供给,不断聚集强劲发展动力。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30余公里的“三纵三横”主干路网,与宁洛高速、207国道、焦枝铁路相连,构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破解瓶颈制约。制订汝州经开区“百园增效”行动方案,推进已批未供未用土地、已批未供即用项目土地手续办理工作,累计完成6950亩土地的招拍挂工作,完成900.79亩土地摘牌工作。
三是扎实推进化工园区复核验收工作。按照要求制订安全整治提升方案,明确整改负责人、责任部门、整改措施和时间进度,扎实开展化工园区复核验收工作,奠定了化工企业发展的基础。
四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联合市金融局和银行金融机构,先后共同举办银企对接活动3次,协调金融机构向19家企业新发放贷款3.43亿元,续贷企业28家16.41亿元,授信额度9.95亿元,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汝州经开区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构建产业研发、要素交易、成果转化、中介服务、资源共享等服务平台,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汝州经开区辖内的三佳公司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南大学和奥地利奥钢联集团合作,在铁路轨枕、道岔方面进行成果转化,提升高铁轨枕、非标道岔技术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天瑞水泥公司依托河南省水泥工厂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洛阳理工学院合作,开展“数字水泥”智能工厂建设,促进水泥行业升级。仁华生物公司依托创建的河南省微生物发酵智能化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加强与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合作,促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其生产的庆大霉素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
此外,仁华生物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中心张嗣良教授合作开展的依替米星和庆大霉素联产的绿色、高效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廷怀汝瓷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博士后研发基地,研发活胎瓷。
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了企业研发能力,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汝州经开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5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瞪羚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外资企业6家,企业科研经费支出5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汝州经开区创新发展。(汝州市委宣传部 王德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