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镇平:红色文化润乡间

仲冬时节、天气渐寒。在河南省镇平县雪枫街道七里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却欢声笑语一片。循声而去,原来是一场地方味十足的文艺演出正在进行。
早上八点,刚吃罢饭的村民彭德六就跟村里的“小伙伴”们来广场上抢座位了,正对舞台中央看得清、听得清,这是彭德六的经验之谈。
“移风易俗非易事,除旧立新美名扬……”简明轻快的节奏博得台下阵阵掌声,省非遗文化镇平“鼓儿哼”改编的新曲目,熟悉的旋律让彭德六也跟着哼唱。《花庭会》《醉打金枝》《卷席筒》等传统曲目轮番上演,让台下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不时拍手叫好。
演出结束后,村内的志愿服务者在广场为老人捶背、捏肩、剪指甲,陪他们聊天、话家常。
七里庄村是彭雪枫将军的故乡,彭雪枫将军1907年9月出生在七里庄村,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军事家。
乡村振兴的“东风”让七里庄村的发展进了新阶段。七里庄村按照“彰显红色文化,实现生态宜居宜游宜业”的思路,以打造将军故里红色文化为核心,提升基础设施,推进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加大资金投入,修缮、扩建彭雪枫故居,建设标准化雪枫小学;建造蓄水灌溉设施,硬化道路,栽植行道树。
富了群众的口袋,更得“富脑袋”。七里庄村依托厚重红色文化和优良生态资源,用文明新风滋养群众,村里每年都会大张旗鼓地表彰一批身边的“榜样”,七里庄村用“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乡贤”等身边榜样,大力倡树新内涵、新实践、新风尚、新氛围、新传承、新形象;把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案例贯穿到评选活动来,通过各类先锋模范评选推荐会、表彰会等形式,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以优良家风带党风、树新风。2023年以来,七里庄村共推选县级以上“乡村光荣榜”人物3人,全村360户积极认领争创“星级文明户”,8星级以上文明户104户。
大力推进红色纪念设施建设,建设村党群服务中心、红色文化广场、红色长廊、红色游园、红色巷口路牌、红色故事墙、红色村史馆等阵地,在“春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期间,带领村民和周边群众走进红色基地,加强宣传力度,传播文明祭祀新风,破除焚烧纸钱等陈规陋习,以新型祭祀方式缅怀逝者。同时,将移风易俗工作与弘扬彭雪枫精神充分结合,依托田间课堂,传承红色文化,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野。
村里70岁老人有150人,让这些老人晚年过的幸福快乐,村支书彭长红跟村班子成员商量后,出台了七里庄村的“养老政策”。针对本村70周岁以上老人,在子女每月月初为其缴纳200元赡养费的基础上,村集体按10%的标准予以补助,在月底向老人予以发放,每人老人每月可以得220元赡养费。村里的志愿队不定时上门为老人收拾屋子、打扫卫生。村委邀请医疗机构定期为村民开展免费义诊。种种措施突破传统敬老瓶颈,既解决在外子女的后顾之忧,也给留守的空巢老人带去温暖和关爱。
村民彭德奇是个“场面人”,2023年高考儿子以超600分的好成绩考上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多年没有办事的彭德奇原本打算宴请宾客,为孩子操办一场气派派的升学宴。村支书彭长红在一次饭后闲聊中,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到彭德奇家里,经过多次的劝说,最终使他改变了想法,只是把亲戚们喊回来吃了一顿家常饭罢了。
“以前代客都是‘面子工程’,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负担。现在有人倡导规劝,制止了这些不良风气,对我们也是非常有帮助”彭德奇说。村里原来有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陋习,鉴于这种情况,七里庄村将全村划分为6个网格,与“一约四会”相结合,将17名“四会”成员和部分热心公益的党员群众纳入网格员队伍。网格员每周至少入户走访一次,第一时间排查收集网格内群众家庭情况、孝敬老人、邻里关系、移风易俗等生产生活方面信息,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如今,漫步在七里庄村,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马路延伸向四面八方,一面面图文并茂的红色文化墙装点着美丽乡村。景色秀美的小游园里老人含饴弄孙,错落有致的庭院里上演着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温馨故事……村庄内,处处涌动着文明新风,处处散发着文明气息,一幅百姓宜居宜业、和睦安宁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前些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被认为是“人之常情”。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借助“办事”摆阔气的不良有“愈演愈烈”之势,哪家办事要是不摆上几十桌,那就是不会事。面对这种“陋习”如何破解?镇平县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由党员、村民代表推选产生,吸收那些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善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新乡贤”参加。
完善红白理事会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组织形式、工作范围、操办事务等,规范红白事办理流程,明确红白理事会掌握信息、主动介入、填表备案、事主签字确认等路径,红白理事会的成员名单、章程、办理流程,都要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目前,红白理事会在全县410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同时,镇平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表率作用。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要积极宣传和落实移风易俗的政策要求,支持红白理事会开展工作。在婚事及其他喜庆事宜方面做到“五带头”,即带头“不请客”、带头“不收受礼金”、带头“不收受彩礼”、带头举行新式婚礼、带头举行节俭婚礼,在丧事方面做到“三倡导”,即倡导节俭治丧、倡导生态安葬、倡导低碳祭扫。严格限制和禁止党员干部以任何形式参与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助长“天价彩礼”行为,自觉遵守操办婚丧事宜“双报告一承诺”制度,做到事前报告、承诺,事后备案。
在广大农村,镇平县利用农家书屋、文体广场等文化活动阵地,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道德讲堂”等理论活动,弘扬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土文化,鼓励镇村两级组建广场舞队,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将道德教育与文艺感召相结合,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符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弘扬时代精神,实现移风易俗。(镇平县委宣传部 谭亚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