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创新“333”工作法 推动基层治理“王”字型架构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信阳坚持党建引领社区警务,以争当优秀社区民警、争当优秀社区辅警“双争”活动为牵引,创新“333”工作模式,推动基层治理“王”字型架构走深走实,实现“党政主导、公安推动、部门协同”的基层治理格局。
聚焦“三项机制”
助推做优“王”字型架构“顶线”
“政策支持”机制。在信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两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社区警务工作的意见》,夯实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强化力量统筹、部门协同,努力实现警力覆盖、警网融合、警队协同、警区联勤、警务规范“五到位”,推动社区警务发挥更大作用,推进平安信阳建设。
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争”活动领导小组,党委成员分赴各县(区)开展宣讲。各县(区)出台办法,县(分)局统一思想,制定措施,树立“一盘棋”理念,依托公安机关“争当优秀社区民警、争当优秀社区辅警”活动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融会贯通,推动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积极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基础保障”机制。信阳对表现突出的标兵社区民警打破职级天花板,择优晋升至高级警长,185名机关民警主动下沉社区,3600余名民辅警躬耕社区,实现“村村见警、格格有警”。市公安局和县(分)局分别拨付经费统一印制台账、购买电动车等,对季度优秀的按每人每月 1000 元标准用于服务辖区群众。7月27日,举行社区警务室警用电动自行车集中发放仪式,为138个社区警务室,集中发放276辆电动自行车。广大社区民辅警纷纷表示,要把配发的电动车变成民生车、平安车、和谐车。在工作中,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主动投入到社区警务工作中,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三个第一’工作理念,创新‘双争’活动务实举措,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平安基石。”“双争”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李希瑞采访说道。
“考评激励”机制。建立以群众和民警双向熟知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等为重要指标的“双争”考核机制,对考评优秀的兑现奖金,由县(分)局主要领导送奖到家。实施“三个培养”,即“把优秀社区民警培养成中共党员,把优秀党员民警培养成支部委员,把优秀支部委员培养成派出所所长或指导员”,真正把社区警务打造成政策洼地和人才高地。制定“双争”活动评定细则,出台机关民警下沉社区意见,以群众的所需所盼作为工作“风向标”,把群众的口碑赞誉作为评价“计分表”,建立定期考评机制,采取奖励激励举措,营造优秀社区民辅警政治上有前途、精神上受激励、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的浓厚氛围。
聚焦“三个强化”
助推做强“王”字型架构“中线”
强化派出所所长进班子优势。强化派出所所长进乡镇班子、社区民辅警兼任村居“两委”优势,主动汇报,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完善共同治理工作机制。208名派出所所长进所在乡镇班子,极大增强了基层派出所参与治理的话语权和统领度。信阳平桥派出所借助这一优势,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宣传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性,听取对公安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有效地开展提“两率”工作,确保了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测评中总体位次全面提升。平桥区人大代表周海元说:“派出所定期召开恳谈会,通报工作成效,征求意见,让我对公安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尽我所能更多的支持公安工作,共同守护辖区平安。”
强化联席联动联创大格局。各县(分)局定期召开县乡党委政府社区稳控工作联席会,通报发案情况及辖区警务开展情况,分析研判发案特点,商讨信访维稳、婚恋家庭纠纷、重点人员管控、电信诈骗等问题的治理措施,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组织开展“12340”社情民意电话定期调查社区警务工作,主动研发工作平台和手机APP等信息化工作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群防群治作用,形成基础信息联采、矛盾纠纷联调、重点人群联控、风险隐患联排、治安秩序联防、突发事件联处的平安共创格局。
强化党的组织推进大融合。大力推进“派出所所长兼任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驻村(社区)民警辅警兼任村(居)‘两委’副职”,动态覆盖率均达100%。按照城区“一格一辅警”、农村“一村一辅警”标准,选优配强社区民辅警,动态保持全覆盖。指导督促、配齐配强治保会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推动提升履职能力。围绕“三零”创建工作要求,坚持党员民警、辅警带头干,依托“警民联调室”凝聚力量共同干,推动公安、司法、律师、基层村委会、乡贤等参与的“联动联调”机制落地落实,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警务室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网格辅警迅速落实反诈预警见面劝阻工作,并依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的义务巡逻队开展巡防工作、反诈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已冻结涉案资金5.2亿元,大力提升了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信阳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办公室”专门作出批示:信阳公安机关硬核开展“双争”活动,优化深化社区警务工作,广大社区民辅警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潮中勇当前锋,创新方式方法,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聚焦“三个发挥”
助推做实“王”字型架构“底线”
发挥“义警团队”前锋作用。组建2004支由1名社区民警、多名社区辅警和若干社区力量组成的“矛盾调解、治安巡防、应急互助、治安信息员、网上工作”社区警务团队。配合民警巡逻防控、制止违法、服务群众、普法宣传。持续擦亮“一村(格)一警”品牌,主动融入“三零”平安创建、“五星”支部创建活动,打造警民共建共治共享安全共同体。
“真没想到,咱们的民警同志能主动来到家里给我照相,还把办好的身份证又给我送了过来。”家住信阳市新县浒湾乡的李大妈一聊起这事,就难掩内心的高兴与感谢。李大妈年近六旬且腿脚不便,子女又长年在外打工,二代身份证迟迟没有换证,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双争”民警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于是,就主动上门帮李大妈解决了这一实际困难。
“义警团队”实现了社区警务工作由“单打独斗”向“团队作战”跨越式转变。“义警团队”依托乡镇网格化工作平台和警务工作站,为安保维稳、乡镇管理、社区治理等提供有效支撑,最大限度发挥社区警务团队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急先锋”作用,同时依托社区(村)居委会合署办公优势,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需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发挥“党建品牌”示范作用。大力推进“1+3+5+N”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即一个“忠诚·清廉·为民”党建品牌、三面“双争”“砺刃”“双考”红色旗帜、五个党建示范点、N个自主创新特色党建品牌,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培育打造浉河区董家河镇楼畈村警务室“共建治理”新样板。开展“支部联支部”活动,焕发基层党建生机活力,培育打造信阳市公安交警支队平桥勤务大队与羊山新区政和办事处白高庙社区“支部联建”平安和谐社区示范点。
在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中,各派出所党支部牵头联合乡(镇、办事处)、相关单位基层党组织,整合辖区企业、物业、学校等社会组织、党群力量,共同组建社区警务“党建联盟”。以凝聚党员、加强组织、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推动工作为目标,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队伍共建、事情共商、活动共办,构建“信息联采、隐患联排、矛盾联排、治安联防、宣传联动、平安联建”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商城县石桥镇高棚村的群众张大爷说:“以前只知道派出所民警抓小偷、办户口,现在派出所民警的名片贴到家门口,还上门聊天说话,共产党的老作风又回来了。”
发挥“前沿阵地”哨卡作用。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将派出所、警务室逐渐打造成治安防范的前沿阵地。通过“双争”活动,全面升级优化警务室建设,实现公安业务与其它政务的“一站式”办理,依托“雪亮工程”在城区、乡村主要交通进出口安装摄像头,组建村民自装摄像头的微信群,将警务室逐渐打造成治安防范的前沿阵地。信阳鸡公山风景区一名工作人员在谈到“双争”活动时,高兴地说:“现在有了‘鸡公山流动警务室’,再遇到矛盾纠纷、群众求助的事,再也不用担心了,民警就在眼前、平安近在身边。”
以警校共建共治、守护平安校园为目标,全面推进“警校共建”工作室建设,固定办公场所、统一外观标识、规范“警校共建”工作台账、张贴“警方、校方联络员公示牌”、设置法治宣传栏,实现“有室有警有活动、能吃能住能工作”,把“警校共建”工作室建设成为集“学校、社会、家庭”为一体的法治教育纽带,深耕细作、持续发力,筑牢校园安全屏障。目前,全市建成“警校共建”办公室1480个,选配法治副校长744名、警方联络员1399名。
在创新基层治理工作中,围绕基层社区警务和提升治理效能,着力打造息县公安局“栗伟警务室”、鸡公山分局“郑茂杰警务室”、潢川县公安局“于琼琼工作室”等一批“金子”品牌警务室,升华提炼“郑茂杰矛调‘四字’工作法”等社区警务经典技战法,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得到复制推广,有力提升了社区警务效能和基层治理水平。(信阳市委宣传部 李萍 翟宏民 邬铁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