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焕发新生机(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之焦作篇)

焦作市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科研人员在做实验。孙洁 摄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
焦作坚持“356”产业主攻方向,聚焦“一城一都一基地”打造,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做强重点产业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企业梯次培育“添翼计划”,持续滚动抓好省市重点、“双百工程”、“三个一批”、文旅文创等项目建设;把创新和人才工作作为关键一招、“一把手”工程,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
“产业”注入新动能
□本报记者 陈学桦 成安林
焦作市万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石以瑄教授团队合作的半导体产业项目;焦作维可托镁合金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强基增材项目;河南亿水源净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合作的飞灰制取钾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我们已促成10个科技合作项目落地或科技成果转化协议,推动23个科技合作项目或科技成果转化达成合作意向。”11月22日,谈及揭牌成立不足11个月的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取得的成效,该院负责人如数家珍。
据了解,该院确定了“123”工作布局:夯实一个基础,即优化做实市产业技术科学院主体架构;做实做强两端,即把企业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端”和国内外大学大院大所的“供给端”做实做全做优;明确三个重点,即先从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培育和创新活动品牌打造三个方向切入突破。
截至目前,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主体架构已经搭建,“一院五中心”的基本组成和运行架构已经建成,初步具备担负“五链耦合”新平台、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新载体、全市创新发展新引擎的能力。
初步统计,该院已征集340家企业1118项需求,初步构建起了全市最全企业“需求端”。开展大学大院大所科技成果“掘金”行动,收集省内外142家大学大院大所最新科技成果600多项,正在打造全市科技成果最强“供给端”。
该院负责人介绍,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共建联建了焦作市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7个重点产业研究院、河南省环保与精细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和河南省固废资源低碳利用中试基地,整合建立3个开放共享实验室。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创新发展的关键,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焦作多维度强化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育力度,启动了该市首部、全省省辖市首家“人才蓝皮书”编制工作;发挥市产业技术科学院300个人才编制池作用,已为企业、学校、医院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231名。
多氟多六氟磷酸锂项目
创新突破“卡脖子”
□本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广强
“产能达到6.5万吨,第四代工艺技术已经投用,全球产销量第一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11月15日至17日,第二十五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上,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透露了公司在六氟磷酸锂项目上的最新进展。
六氟磷酸锂制备技术是多氟多赖以成名的“绝活”。走进六氟磷酸锂生产车间,生产线自动运行,几台工业机器人在忙碌。
从成功生产两克样品起步,多氟多实现六氟磷酸锂从产品工艺到设备全面“自造”,打破国际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第二个能自主生产晶体六氟磷酸锂的国家。2014年以来,多氟多六氟磷酸锂产销量连续居世界首位。
2017年,凭借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多氟多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1年7月,多氟多发布公告,决定将六氟磷酸锂产能提升到10万吨,2025年全部建成。
“目前,公司六氟磷酸锂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5%,全球市场占有率为25%。”多氟多公司总经理李云峰介绍,世界上每三块锂电池,就有一块用的是多氟多生产的六氟磷酸锂。
“这是我们用第四代工艺技术新建的合成结晶楼,实现了厂房面积、能耗的大幅减少,工艺稳定性、生产效能大幅提升。”望着一栋新厂房,多氟多公司总工程师闫春生颇为自豪。
正是有了六氟磷酸锂这一“核心资源”,多氟多进军锂电池生产线,主要客户有上汽、广汽、奇瑞等知名车企。多氟多锂电池还用于生产储能柜及手提储能箱,主要供应国际市场。
2022年5月24日,多氟多作为工作组召集单位,主持了ISO/TC333WG4六氟磷酸锂工作组第一次会议,这是多氟多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该企业在锂元素国际标准领域正式成为领头羊。
李云峰表示,多氟多正在就六氟磷酸锂产品开展海外产业布局,力求以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进一步拓展业务,打开另一片天空。
焦作市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
进军产业“新赛道”
□本报记者 陈学桦 姬姣姣
初冬时节,焦作市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车辆穿梭,机器轰鸣,施工正酣。
位于焦作市马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是我省“双百工程”,总投资103亿元,占地面积约3020亩,建设内容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至三期、健康元高端原料药生产基地、丽珠集团原料药基地等配套设施,项目全部建成后3—5年,年产值预计突破100亿元。
向“高”而立,向“新”而进。
近年来,马村区坚持以“链式思维”抓全产业链建设,按照“中间体—原料药(特色原料药、专业原料药)—成品药(制剂)—高端医疗技术服务和设备”的产业路径,聚焦生物医药、生命健康服务、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四大领域,依托焦作市生物医药产业园,聚力高精特新、持续招大引强,做精生物医药产业。
源头“活水”,静待潮生。马村区以健康元生物医药研究院为核心,打造高端医药人才数量超过百人的药物创新研究团队,不断提升马村区乃至焦作市在国内制药工程中的行业领先地位。
尤为可贵的是,作为一款不可多得的国产创新药,丽珠集团艾普拉唑的研发与产业化,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健康元生物医药研究院正在研制3个国内技术领先的医药产品,研究成果将在焦作就地转化,为马村区打造生物医药基地提供科技和产品支撑。
据介绍,健康元生物医药研究院成立以来,分别与腾讯量子实验室和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和战略意向协议,并先后与南京大学药学院、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的技术交流,形成了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蜜雪集团·大咖国际茶饮梦工厂
领跑“茶饮”新时尚
□本报记者 成安林 本报通讯员 崔新娟
精彩夺目的海南风情馆、全息投影室与水果切切乐体验馆,配套的奶茶发展史、罐头发展史等茶饮历史文化展示区一应俱全,一批又一批研学团队“目睹”一杯杯奶茶背后的奇妙故事,触摸着茶饮文化的底蕴……
这是连日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蜜雪集团·大咖国际茶饮梦工厂接待游客的景象。
蜜雪集团·大咖国际茶饮梦工厂坐落于“太极圣地”温县,紧临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梦工厂接待多批次的省外研学,成功将景区的良好形象与现代茶饮知识传播到省外;2023年11月,梦工厂接待了数千人次“游+饮+餐”的团队,目前还有多场研学活动正在推进中。
“这次旅程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文旅名片,大咖以‘国际标准、中国成本’推动茶饮料流入千家万户,这背后体现着完善的工业基础、过硬的技术本领、可靠的生产流程。”梦工厂的游客意见簿上,游客对这样“好喝又好玩”的旅程赞叹不已。
“梦工厂围绕中国新式茶饮,打造别具特色的工业旅游品牌,让茶饮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该景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梦工厂融合了参观考察、学子实践、文化品鉴、休闲观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让游客以沉浸式的视听体验,了解奶茶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工业+旅游”催热研学游。
据了解,蜜雪集团·大咖国际茶饮梦工厂拥有4大主类、7大亚类,2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拥有糖、奶、茶、咖、果、粮、料7大茶饮原料生产线主题展示车间,体验集研发、生产、销售和物流运输全流程于一体的茶饮原料生产文化。
“景区正在规划主题酒店、冰淇淋&茶饮博物馆、浪漫冰工厂、茶饮商业步行街等文旅文创融合项目,致力于打造世界茶饮文化创新体验式工业旅游园区。”该负责人说。
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
走好走活“开放路”
□本报记者 成安林 本报通讯员 牛联平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实现进出口总额39.1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创历年新高。
作为豫西北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经济服务平台,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打造了B型保税物流中心、进口动物皮张指定存放监管仓库、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所四大国家级开放平台,成为河南省县域对外开放功能全、效率高、政策优的地区。
建设初期,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发挥民营资本市场化运作灵活机动的特点,抢占保税物流中心向内陆延伸的发展机遇,占领对外开放新高地。
运营期间,该中心通过借助政府资本资源优势完成国有化改革,发挥保税中心服务区域外贸经济的公共职能,实现了平台管理公益化。中心成功引入龙佰集团、皓泽电子、广济药业、隆丰皮草等企业入区开展业务。
自封关运营以来,该中心进出口实现总值约300亿元,累计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南非等国家进口存储牛羊原皮约300万张;完成通关约1150万张,货值约13.8亿元,服务客户100多家。
该中心设立的进口商品展销中心,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前店后仓”模式进行商品展销,货架陈列着来自法国、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荷兰、德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美国的保健品等,进口商品已达1500余种,已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进口”超市。
近年来,焦作市相继获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和中国(焦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成为焦作市跨境电商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后,该中心将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要求,创新开放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开放平台能级,拓业务、抓项目、增收益,走好走活开放发展之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