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能传感谷 培育千亿产业集群
为万物制造“五官” 在河南“感”知世界
郑州高新区产业新城。 王长青摄
传感器,听起来很陌生,但又无处不在。未来的万物互联,就是依靠它来“对话”“牵手”。
走进位于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下称郑州高新区)的汉威科技集团展厅,应用于民生、工业、农业、城市等领域的多用途传感器琳琅满目。燃气自闭阀、烟感喷淋系统、医用红外扫描、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生活必需品身上都有它的影子。
为万物赋“灵”,传感器能让冰冷冷的设备产生“智慧”。传感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三大支柱之一,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水平决定我国科技的自立自强。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重点瞄准传感器、量子通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提升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近年来,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高度重视传感器产业发展,形成了以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为核心的“一谷多园”发展格局。
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外景。 王长青摄
其中,郑州高新区位列赛迪顾问发布的全国“传感器十大园区”第四位,中部第一。已集聚汉威科技、光力科技、新天科技等一批上市企业,建立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智能传感器行业协会、中试基地科研平台,增强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环境、工业、农业、电力、疫情防控等诸多领域实现重点应用。
“郑州看传感,传感看郑州”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11月5日,第五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召开。据统计,前四届世界传感器大会邀请了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多位两院院士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参会,累计签约项目55个,协议总金额超过430亿元,大会很多观点、建议都已经转化或者正在转化为传感器领域创新发展的举措。
搭设多个智能传感器的供配电设备。周宁摄
作为郑州传感器产业的排头兵,汉威集团已经成长为气体传感器领域的“单打冠军”。汉威科技成立于1998年,依靠不断的创新积累,该公司于2009年上市,是国内首批、河南省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国内传感器和物联网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其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气体检测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综合实力进入全球气体传感器领域前三。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程明介绍,郑州高新区以连续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为依托,集聚整合创新资源,统筹建设智能传感器研发服务平台,探索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知识产权运营等有效模式,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构建“创新链与创新资源、产业链与产业资源”互通的重要桥梁,着力做大做强一批智能传感器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迈向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
从点到链,汇聚成“谷”。作为传感技术终端链条的应用商及智能供配电设备制造商,位于郑州高新区的博方电气有限公司结合企业特点,全面推动传感技术在公司内部生产的应用,为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奠定良好基础。并将传感技术与供配电设备相结合,致力推进新一代的智能物联网供配电设备。而作为河南省传感器产业发展先导区,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总建筑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亿元,正从“一纸规划”到项目“多点开花”。整个项目建成之后,能够容纳300到500家传感生态企业入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河南全省“一谷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持续优化。郑州着力打造高新区智能传感谷,已集聚传感器产业链核心及关联企业3000家,核心引领地位更加凸显;开封流量仪表、洛阳气象监测、新乡MEMS制造、鹤壁光电传感、三门峡精密测量仪器、南阳红外光敏传感等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全省“一谷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持续优化。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翔介绍,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将其列为河南省重点培育的28条产业链之一,由省委常委担任链长,系统梳理了60多项重点任务举措,为把河南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制定了清晰可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规划,到2025年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3个以上,培育超100家高新技术企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