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河南嵩县:小小“凉亭”巧解民忧惠民生

黄莎
2023年08月02日15:46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小字号

凉亭下聚谈“家长里短”。王博摄

盛夏时节,洛阳市嵩县,万木葱茏,生机盎然。

傍晚时分,凉风习习,饭坡镇曲里村的村民吃过晚饭,三三两两缓步走向文化广场的凉亭。镇、村人大代表早已等候在这里,他们十分熟稔,随意坐下,“拽”起一个话题就唠了起来。

这座凉亭,能纳凉、能聊天,还能商量大小事。

今年以来,嵩县在坚持民主管理的基础上,以“五星”支部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倾力打造邻里中心和乡里中心,部分村(社区)还开设“凉亭议事角”“暖心驿站”等场所,组织乡村人大代表、乡贤人才、干部群众欢聚一堂,围绕产业发展、民生实事等主题,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规划师”“设计师”,打造出充满烟火气、散发人情味的“村民议事”制度。

“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街谈巷议、家长里短是民声、也是民意。”嵩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玉杰说。

饭坡镇露营基地研学。王博摄

凉亭底下“谈”出了文明新风尚

“咱村葡萄熟了,要及时组织销售、价格上要统一。”

“还有鞋帮加工,干的人多了,需要增加订单。”

“把村小学改成‘村级养老服务站’后,衣食住行有人管了,可有的老人不愿住养老院害怕邻居笑话孩子不给养老,面子上不好看,这咋办?”

“这个好办!征求老人们意愿,愿意继续种地的可以在家门口种菜,没事的时候也和邻里聊聊天,不离村不离家也可享受养老院的服务。”

……

凉亭下,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表着各自的想法和看法。从“家长里短”聊到“产业项目”,在零碎的闲话中商对策、话运营、促振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无事亭中聚,有事亭中议” ,曲里村通过“凉亭议事角”知万家情、解万家忧、聚万家心,及时化解邻里矛盾、土地纠纷、公共设施维护等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难事,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好事传乡邻”的善治新农村。

“村里的事要想办好,就要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人民根本利益之中,多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能参与决策,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饭坡镇人大主席高晓东说。

婚丧事大操大办,是农村的传统陋习,曲里村听取群众建议,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提倡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并制定了相关村规民约,理事会在这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规定红白事菜为十大碗,礼金不超过100元,宴请不超过30桌。这样既顾住了“面子”,也丰富了“里子”。

“办喜事再也不用铺张浪费、大操大办了,自从这以后,在全村形成风气,老百姓对这事比较满意。”曲里村群众李延庆对成立红白理事会非常满意。

“通过健全民主管理、群众议事理事制度,服务群众的模式有了改变,村里的事大家议,有问题大家商量解决,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摆在明处,干群关系、乡里关系更和睦、更和谐。”饭坡镇人大代表、曲里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庄对于村民议事管理农村事务深有体会。

一件件小事托起了百姓稳稳的幸福,村民议事理事制度把群众的“礼尚往来”变成了“邻里和谐”。

综合产业园。王博摄

暖民驿站里“拓”开了发展新思路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如何把群众反映的“基层问题”变成代表聚焦的“解决问题”上,嵩县饭坡镇的经验是组织好、建设好、利用好代表民意的“议事凉亭”“暖民驿站”,实现基层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用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入夏以来,在饭坡镇长岭村桑蚕种养基地内,桑树下一只只精神抖擞、羽毛光亮的野鸡在相互追逐嬉戏,茁壮的小香猪在林下自由穿梭,悠闲地甩着尾巴。

长岭村桑蚕种养综合经济园,是由乡贤焦国锋引进的项目。在项目建设中,多次听取由县、乡人大代表、农村老党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村民议事意见,全过程实行民主监督管理。项目开发不占耕地、不毁林地、利用闲置河滩坡地,建起了综合经济园,发展林下养殖,饲养野鸡、小香猪、林下蛋鸡、孔雀、火鸡等10余种家禽,形成了“树上有收入,树下有收成”的综合型循环经济。

随着园区建设的逐步完善,长岭村又结合本地荷花园、养鱼池塘、山地陡坡等,推出垂钓赏花、夏日小龙虾、汽车越野赛等乡村特色体验游,打造了集现代农业、特色美食、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沉浸式田园体验综合体,实现农民生活、农业特色和农村风情的融合。焦国锋笑着说道:“企业创建之初,我们没少在凉亭里‘谈天说地’,很多思路和想法都是在这里聊天聊出来的,县、乡人大代表以召集人的身份,督促村里开展民主议事活动,号召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决策,让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在基层生根。”

“最终的目标还是聚焦在群众增收上,我们以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给农户发放租金、股金、薪金,既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户又能就近务工,增加收入。”饭坡镇党委书记赵信说。

饭坡镇洛沟村开展汉服研学活动。王博摄

群众心田里“鼓”起了致富新动力

洛沟村地处饭坡镇西北部,曾经的洛沟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穷山疙瘩”是村民的形容词。“过去俺们村里娃子结婚都成了老大难,媳妇不愿意来沟里。”村民王喜智如是说道。如今,走进洛沟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黑黝黝的柏油路,天然的山川河流映衬着红墙黛瓦,形成了洛沟村最靓丽的风景。

“穷则变、变则通”,如何开发本地的自然资源,利用资源优势改变现状,让群众真正富起来,如何让传统村落在发展中跟上步伐,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一直是人大代表、当地群众所心忧的事情。最终,经过多次的商讨,在村部凉亭议事角下,在广泛听取县、乡人大代表、农村老党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群众建议意见的基础上,洛沟村委决定以“三清两建”为突破口,将整村“自然资产”与“村集体资产”重新规划建造,逐家逐户清理小养殖场,逐地逐块清产核资,动员家家户户清杂物、整院落,美化乡村庭院,原本杂乱无序的小村庄变成河道清、护堤净、人民安、村庄美的乡村画卷。

为了发展乡村旅游,村里还配套建成停车场、旅游公厕、码头书屋、戏楼、木工坊、陶工坊等,村里的孩子们下午放学就跑到书屋看书做作业,原本在外务工的木匠也回到村里做起木工坊经营生意,木制品很受游客喜爱,也成为洛沟村的特色之一。

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原来的水,但生活在深山沟里的人,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每逢周末,村子里游人不绝,俺们洛沟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村民张生娃高兴地说。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发生了由表及里的深刻变化。穷山恶水、变成了书香小镇、庭院经济,让“方寸地”变成了“致富园”,“守住生态护住绿、留住乡愁能致富”,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拥有“诗和远方”。

“饭坡镇的变化是嵩县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缩影,我们人大就是要把代表的‘根’扎在人民群众之中。”王玉杰说,人大代表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把一件件民生小事作为一个个着力点,零距离倾听民声、全方位汇聚民意,服务群众、深入基层,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代言人”,让人大监督工作延伸到方方面面,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责编:黄莎、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河南濮阳:探访智慧农机麦收现场
  • 信阳郝堂:留住“乡愁”造福百姓
  • 河南漯河:争分夺秒抢收小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