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监督服务微信群 构筑基层大治理

一个监督服务微信群,能办多少事?内黄县后河镇交出了31份高分答卷。
后河镇位于内黄县城南15公里处,下辖31个行政村,居民5.1万人,辖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区位独特、生态优美,是著名的红枣之乡。今年5月5日,该镇东乜固村监督服务微信群里弹出一条消息:“乡亲们,咱们村要修通往高速公路口的路了,百年大计,请大家积极配合。”一时间,群里热闹了起来。
“需要我们咋配合?就等通知了!”该村村民王先宣说。消息一发出,不少村民举双手赞成。施工开始,村“两委”干部每天都在群里直播,将工作任务、责任人员、工作推进情况随时告知,让群众及时了解实际情况,提高了群众参与主动性。问题来了,修路要占地、要移树,轮着谁家谁就得作出“牺牲”。村民李素芳家就被修路的灰线占了7个地头。“俺既高兴又心疼,高兴的是咱村修了大路,心疼的是俺家要让出那么多地。”李素芳在群里说。她的消息在群里一发出,村里党员干部讲道理、说政策,很快就做通了工作。一个监督服务微信群,将修路这样一件村里的大事在“指尖”得以开展并不断推进,凝聚了工作合力,减少了工作阻力,提升了工作实效。
今年2月,后河镇余庄村监督服务微信群里的一场直播引发多方关注。为提高耕种效率,降低投入成本,余庄村在纪检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了“小田并大田”村集体土地重新分包工作,村委会对收回的集体土地公开竞价发包,并在纪检民声微信群内将分包过程和竞拍过程进行直播。仅此一项,集体收入增加37万余元,真正实现了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村集体、村民“双增收”。同时,该村还通过监督服务微信群对村务进行公开,例如粮食补贴、低保户、“五保”户、防返贫监测对象、公益岗等进行公示,让村民及时了解,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去年以来,后河镇纪委围绕镇党委中心工作,结合工作实际,以全镇31个监督服务微信群为抓手开展工作,通过即收即办,群众反映的问题90%能处置化解在一线管理处置队伍手中,做到了“一群在手”,所有问题“一网打尽”。同时,后河镇纪委围绕县纪委和镇党委的各项工作安排,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用好用活监督服务微信群,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后河镇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而这只是安阳市纪检监察系统通过监督服务微信群为群众办好事、事办好,同时让群众好办事的一个缩影。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指出,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统筹用好县乡监督力量,促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构建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市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找准信息化与监督工作结合点,建设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安阳市纪检监察智慧监督平台,对村级小微权力和干部工作作风进行全方位信息化监督。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促进群众诉求及时得到解决,市纪委监委开发建设监督服务微信群,运用微信群实时沟通、全程公开、信息留痕的功能特性,全面加强对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监督。安阳市每村一群,每户一人进群,各村党支部书记任群主,村“两委”干部任群管理员,各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纪委书记、包村干部、民警、水电工、村医等“关键人”进群。群管理员轮流值班,宣传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惠民利民政策,好人好事等,回复群众政策咨询和民生诉求,收集、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乡镇纪委对干群互动情况进行实时嵌入式监督,市、县两级纪委通过智能巡群功能,进行监督的再监督。就这样,一级接一级、一层又一层的监督网越织越密,民生监督服务群模块实现对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实时嵌入式监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重大问题不出县”的工作目标逐步实现。
目前,安阳市共建监督服务微信群1438个,进群群众59万余人,设置智能巡群机器人10个,群内有效互动信息日均6万余条,大量群众诉求得到及时解决,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提升,安阳市涉及村居有关问题的信访举报量大幅下降。(来源:安阳市委宣传部 牛思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