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棉纺路 半部郑州史

【查看原图】

改造后的棉西小院(赵永平摄) 

改造: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改造必须和棉纺厂的历史结合,不然你跟普通的商业街区有什么区别,人家为什么来?”

“社区内要做就做步行街,不要通车,避免拥堵。”

“经常有老伙计说,想回厂里看看,看啥?找的是老记忆、老感觉,几个地标建筑必须保留。”

……

棉纺路街道办会议室内,一场热烈的讨论正在进行。参加的人有郑棉三厂老职工,棉纺路街道办主任,设计公司人员等。主题只有一个:郑棉三厂家属区的改造。

空中俯瞰,1954年建成的郑棉三厂家属区建筑群酷似“俄罗斯方块”,设计风格属于苏联老式建筑,红砖红瓦结构,三层楼带烟囱。整齐划一造型别致,与周围的高楼形成强烈对比。

“这就是当时地标性建筑,二七塔傍边都还是平房时,我们就已经住上小洋楼了。”85岁的三厂老干部卢法舜说。五座棉纺厂,现在唯一留下的只有郑棉三厂“苏式风格建筑群”,2008年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又被列入郑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

当年的小洋楼如今正不可抗拒地老去。地下管网老化,物业管理缺失,居民楼之间到处是私搭乱建,一度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今年,郑州市计划投资13.76亿元,打造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棉纺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高留念介绍,初步的计划是,依托三厂生活区南北主干道,通过旧建筑商业改造,展馆建设,室外景观改造等工程,围绕棉纺工业历史打造特色步行街区,开发夜间经济,让老工业遗迹焕发新生命。

三厂生活区对面,隔着一条棉纺路,一座高大的石质建筑傲然挺立在一群现代化的高楼中。这是原郑棉三厂的办公楼。它背后,还藏着一间破败的厂房。这两座建筑是五座棉纺厂生产区唯一的遗存。今年郑州市将在这里建设棉纺博物馆,把城市的历史保存下来。

与此同时,老旧小区改造也在几个棉纺厂家属区大规模开展。楼顶修复、楼层粉刷、地下管网改造、铺设沥青路,老化的基础设施在更新;老年活动中心、儿童乐园、小游园,新的服务功能在增加;新的物业公司只等改造后进场,无主管的混乱状态即将结束。

整条棉纺路也“变了脸”。路边多出了一个个小游园,翠竹挺拔、鲜花盛开。铁艺文化墙上印刻着郑州“棉纺城”的兴衰变迁,引得过往行人驻足观看。几个棉纺厂的老职工坐在不远处,聊着小区的新变化,回忆着那段共同的青葱岁月。

【1】【2】【3】【4】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2020年09月16日11:32
分享到:
(责编:黄莎、杨晓娜)
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