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自湖北武汉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

【查看原图】

没有生而勇敢,只是选择无畏。今天取得的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离不开广大白衣战士的英勇奋战。生与死,进和退,这些普通人不常面对的抉择,每时每刻都在医护人员面前交织。每位白衣天使的背后,都有着可歌可泣的事迹和感人至深的故事。

4月14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51场“同乡英雄”系列新闻发布会,采用现场交流的方式,邀请河南省支援湖北武汉的医疗队队员代表回答记者提问,讲述在湖北武汉一线抗“疫”的感人故事。

累计在舱内工作超过4752小时 90后占三分之一

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省卫健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处处长孙威介绍,河南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共有队员105人,医生20名、护士80名、院感3人,多人参与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甲型流感等历练;最大年龄53岁,最小23岁,90后35人,占三分之一。自2月15日上午接到命令,他们仅用4小时在郑州紧急集合,12小时冒雪到达武汉,33小时进入方舱医院工作,3月19日返回郑州,34天战斗在武汉江汉方舱医院,累计管理患者402人,其中治愈出院267人,分类转出135人。

按照命令,他们必须在2月16日晚8点前进入方舱医院,完成360名患者的救治交接工作,这距他们到达武汉仅16个小时。方舱医院作为一种战时医院,没有正规的隔离病房设置,医护人员和病人完全泡在一起,感染风险大,防护要求高。在34天的战斗中,他们累计进舱792人次,累计在舱内工作超过4752小时,调整处方1145人、CT检查332人,核酸检测992人,发放药品14463次、餐饮生活物资67550份,发(送)检验标本、采样管等12159次,办理病人出(入)舱878人、整理病例1532份。他们用必胜的信心,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医德服务患者。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回头”、安全“零事故”的目标,圆满完成支援方舱医院工作任务!

“我为我们的队员们英勇无畏感到自豪。来自漯河的共产党员宋二军,在妻子已经到孕晚期,随时可能分娩情况下,坚决请战,义无反顾来到武汉,第三天女儿出生了,他给女儿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宋原鹗。来自许昌的90后的邵瑞彬光荣地火线入党,她说‘我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有‘关键时刻往前冲’的资格。可以说,我们每一名队员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孙威动情地说。

临时党支部凝聚人心 誓与疫魔死战到底

“与我省派出的其他医疗队相比,我们第十三批医疗队有点特殊:30名队员分别来自25家医疗机构,到武汉后,又分到4家方舱医院工作。但是大家团结一致,配合默契。”河南省第十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河南省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主管技师刘文涛介绍,2月25日,他们又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大家的凝聚力更强了。

刘文涛带领的4支小分队接手4家方舱医院的CT设备检查和操作任务后,各队因地制宜制定出最优化的检查流程,包括机房感控、患者射线防护等,每天需要身穿两层密不透风防护服,为确诊患者提供最准确的诊断。每天连续4个小时的工作,是对队员体力的考验,也是对队员精神意志的考验。大家在忙碌一天,回到各自驻地后,每支队伍在队长的召集下,又通过视频、电话,汇报当天的工作情况,检讨得失,总结经验。4支队伍虽然不能见面,但大家心在一起,互相鼓劲,充满了力量。截至3月10日,全队累计检查患者1797人次。“我们的队伍虽然是个很年轻的队伍,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都是八零九零后,但是都有一腔热血,听到祖国召唤毫不犹豫就奔赴前线,誓与疫魔死战到底!”刘文涛表示。

医护人员的“守护神” 保证全体队员“零感染”

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在救治一线,有专门人员为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河南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郑大一附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师娄昊就是被称为“院感”的专业人员。2月4日,他作为院感人员代表,加入医院组建的一支46人援鄂抗疫医疗队,奔赴武汉一线。2月5日下午他和同事到达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改建的方舱医院实地考察和对接。

进舱医护人员每日四次交接班,凌晨2点、早上8点、下午2点、晚上8点,他都会随队至方舱医院,领用防护物资后核查防护用品质量,确保每一位队员使用的防护物品达到要求,如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随时启用随队的备用防护用品;指导进舱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并要求自查、互查防护是否规范到位;医护人员出舱时,他一对一指导出舱人员,保证每个人无暴露脱除防护。一个阴雨连绵的凌晨,娄昊交班后刚刚回到驻地,就接到上大夜班舱内战友求助,说防护存在发生暴露的风险,娄昊马上电话指导他应急处置并尽快出舱,随后马上联系车辆返回医院进行现场处置。到达现场后指导战友更换合格防护后再次入舱……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守护神”。

忍着缺水缺氧、穿纸尿裤等各种不适状态坚持战斗

对于患者来说,护理人员和他们朝夕相处,是给他们希望和温暖的白衣天使。“我们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共有105位队员,其中护理人员80人,占76%,我被推选为护理组组长,从那一刻起,深感肩头千钧重担。”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漯河市中心医院主任护师赵秋珍介绍,2月16日上午,她们接到江汉方舱医院的通知,第二天护理人员必须进舱开展工作。她建立了12个微信群,把80名护理人员分为10个组,每组设带班组长一名。通过群实现上通下达,进行分组、分工、排班、培训等,使工作在短时间内有序开展。

最初,根据分工,她们负责武汉江汉方舱医院的综合护理工作。江汉方舱医院收治病人超过1500人,是最大的方舱医院。刚到岗时,她们每天忙碌到超越极限,有时候一天只能睡四个小时。虽然排班表上,每个入舱工作的班次时间是6个小时,但她们至少要提前2个小时开始准备。从进舱前的准备到出舱返回驻地至少是9个小时。队员们忍着缺水、缺氧、穿着纸尿裤等各种不适状态坚持战斗。有次夜班,护理人员巡视中发现一位大爷因担心自己高血压会影响疾病治愈而焦虑、失眠。护理人员一边安慰他,一边用专业知识,耐心解答,给出了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合理化建议,减轻了大爷的心理负担。最后,大爷对她竖起大拇指说:“你说得真专业,河南的护士,真中!”

“这就是我们的护理团队,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守得住阵地,能打胜仗。”赵秋珍介绍,她们从进舱到3月9日休舱,累计护理患者744人次,服务时长3572小时,累计发放药品14463次、餐饮生活物资67550份,发(送)检验标本、采样管等12159次,办理病人出(入)舱878人、整理病例1532份,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回头”的目标。

坚守一线把对亲人的思念埋在心底

“说起我父亲去世的事,当时很突然,我父亲卧病在床四年之久,在医疗队出发前夕已经病情危重,但是我还是决定要求前往武汉一线展开救治工作。临行前,我在病床旁看望了沉睡中的父亲,想不到这次推门而去竟成了与父亲的永别。”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暨河南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赵松哽咽了。“不发讣告、家里不设灵堂、不送花圈、不收任何人的礼金,一切从简,不给领导找麻烦,当前疫情非常时期骨灰盒暂存火化场。”这是赵松在父亲去世当天向后方发出的唯一一条微信消息。

为了不影响队员们的情绪,他默默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进去的一刻,当小小的空间只剩自己时,他忍不住放声痛哭。但是他明白,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因为救援队45名队员安危是他的牵挂和责任,在失去亲人的锥心之痛中,他只能依靠全负荷的工作重压和疲劳感缓解思亲的悲痛。随后,他走进会议室,组织召开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培训会,接着又去参加国家卫健委的相关会议。把对父亲的思念和哀悼深埋心底。

赵松说:“现在,我带领队员们完成任务安全返回,我和队员们做到了不辱使命,不负韶华。我想对父亲说,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会一如既往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再立新功。”(王佩)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2020年04月15日08:50
分享到:
(责编:黄莎、杨晓娜)
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