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什么是“三伏天”?>>

  7月12日是今年“入伏”的第一天,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入伏意味着即将进入一年中的最热时段。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初伏末伏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于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别。2017年从7月12日入伏,中伏从7月2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计40天,8月21日出伏。

  7月12日是今年“入伏”的第一天,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入伏意味着即将进入一年中的最热时段。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初伏末伏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于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别。2017年从7月12日入伏,中伏从7月2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计40天,8月21日出伏。

 

“三伏”来袭 你准备好了吗?

  按农历计算,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当年的入伏日。今年6月21日为夏至,7月12日是其后第三个“庚日”,即7月12日入伏,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一直到8月21日才出伏,总共40天。

  所谓“热在三伏”,这次三伏一开始,我国就遭遇了今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比如吐鲁番就出现了49 高温,打破最高气温极值纪录。气象部门预计,明日全国高温面积可达364万平方公里,将覆盖21个省(区、市)。更讨厌的是今年三伏是“大号”的三伏,时间长达40天,后面的日子里,还有我们热的。

  按农历计算,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当年的入伏日。今年6月21日为夏至,7月12日是其后第三个“庚日”,即7月12日入伏,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一直到8月21日才出伏,总共40天。

 

什么是“冬病夏治”?

  中医养生提倡“冬养三九,夏养三伏”,关键时节会养生才是王道!三伏养好生,健康一整年!请一定要听好!

  “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冬季症状容易加重的疾病。 “夏治”是在夏季三伏时节,机体阳气最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之时,借自然之“温”“热”之气,内服温补药物或外用穴位贴敷以及艾灸刮痧等中医特色疗法,温补阳气,活血通络,增强机体之正气。

 

三伏天来了 中医带你认识三伏贴

关于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和“冬病夏治”的原理,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达到防治结合目的的治疗方式。三伏天是治疗、调理肺脏疾病的最佳时机,将配好的中药膏贴敷于相应穴位上,以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贴敷的位置主要是在人体的阳经部位,根据病种不同,敷贴位置也有所区别。 三伏贴一般会使用白芥子、细辛、甘遂等中药,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

分享到

  今年7月12日进入“高温、高湿、高热”的“三伏”天。根据最新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来最强高温天来袭,热浪将覆盖三分之一国土。 面对即将到来的40天的酷暑,如何安然度过“苦夏”?怎样科学“防暑降温”,你准备好了吗? 小编梳理整合教你如何轻松过“三伏”小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提醒一】最强高温来袭 教你轻松过“三伏”

热水泡脚

伏天阳气最盛,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吃丝瓜

伏天吃丝瓜赛人参,这是因为丝瓜里边含有人参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适合伏天食用,解暑防燥。新买来翠绿的丝瓜,无论是做清汤,还是做排骨、鸡汤,都能除油解腻,令人胃口大开。

喝羊肉汤

伏天吃牛羊肉、喝羊肉汤,强身健体,滋阴补气。吃点性温和的牛羊肉,不但能够补充丰富的营养,还能以热制热,将冬春之毒与湿气通过排汗、排毒驱除。

开空调26℃适宜

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8℃至10℃左右。夏天虽然可能出现38℃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35℃以下,所以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而且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开窗户透透气,大约半个小时左右。

【提醒】三伏天 千万别做这7件事!伤心伤脾又伤肺!

夏季少吃瓜,换吃参

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这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的参。

不吃冰饮、雪糕,冷粥祛湿最好

怕热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

吹干头发再睡

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

颈椎、腰身不要对着空调

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

纳凉熬夜是大忌

三伏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影响晚上睡眠。

切记久坐不动

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夏天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提醒】高温防暑降温小常识 大家不妨一试

出现中暑症状的处理

  1、立即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有利于散热。

  2、补充水及电介质。

  3、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病人的头部太阳穴;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药物。

  4、重度中暑病人除以上3点处理外,应立即转送医院救治。

中暑后的饮食大禁忌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

  4.忌单纯进补

  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