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综复杂的电线,狭窄的街道,随意停放的电动车,距离不到一米的楼间距……这就是郑州城中村,但住在这里的人们却习惯了这样的环境,在他们眼中这里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便捷。

   

   他们喜欢这里低廉的物价、充满市井气息的环境,虽然人声嘈杂,但每天下班一碗热腾腾的麻辣烫,冬日里一根暖手的红薯,一个温暖的小窝都能让他们忘记了一天的劳累。

分享到
    • 下班的人群下班的人群
    • 买一根热腾腾的烤红薯买一根热腾腾的烤红薯
    • 狭窄的楼间距狭窄的楼间距
    • 错综复杂的电线错综复杂的电线
    • 随街晾晒的衣服随街晾晒的衣服

本网年终策划:“郑漂”回家 为了梦想明年见

       农历腊月二七,在河南省郑州市陈寨城中村,街道两旁不少商铺大门紧闭,路边随处可见三三两两拿着行李准备回家过年的人群。这里少了平日里的繁华,多了一份宁静。

据了解,居住在陈寨城中村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外地人,做生意的商贩、刚毕业的大学生、饭店里的服务人员、写字楼里的白领……收入不多的他们为了留在这个城市,自然而然的选择这里。但每逢过年,他们的离去就会显得这里格外冷清。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个个城中村在这座城市里逐渐消失,2004年金水区在全市率先拉开了城市改造的帷幕,至2011年全区累计改造城中村14个,累计拆除建筑物574.9万平方米,腾出土地6772.8亩。

记录:那些年,我们住过的城中村

记录·城中村

人物故事

  • 在小店里忙活的赵洁在小店里忙活的赵洁

城中村的小夫妻:揣800块闯郑州

     “我现在的一切都是在陈寨打拼得来的。”岁末的一天,久违的蓝天和阳光“光临”郑州。在号称“中原小香港”的陈寨,35岁的赵洁跟记者聊起了自己13年的“郑漂”生活。

说走就走

揣着800块闯郑州

2002年,赵洁和丈夫刘少杰从老家鹿邑到郑州打工。

“离家前我公公给了五百块钱,加上我俩的三百,这就是我们郑漂的全部老本儿。”聊起当年离家的勇气,赵洁的眼睛里闪着光。

专家建议

  •  

城中村拆迁 专家:如何妥善安置郑漂是关键

      错综复杂的电线,狭窄的街道,随意停放的电动车,距离不到一米的楼间距……这就是郑州城中村,但住在这里的人们却习惯了这样的环境,在他们眼中这里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便捷。

“郑漂”有话说

“我在这里住了10年了,你要说环境这确实不好,夏天门口垃圾都是臭的,房门也被别过不止一次了,前一段放在屋里的笔记本电脑和一床新被子还被偷了,报了案,但还没结果。”在这里开理发店的李女士跟记者抱怨着。

和一般的“郑漂”不一样,如今李女士已经和老公住进了附近的小区里,后顾之忧基本解决。但说到拆迁,李女士心中却还有很多不舍。

图说城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