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河南:“身邊電”添綠能

人民網記者 王佩
2025年10月21日10:10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洛陽一家企業利用廠區閑置空間,大面積建設了分布式光伏。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洛陽一家企業利用廠區閑置空間,大面積建設了分布式光伏。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近日,記者走進河南省洛陽新強聯回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強聯)廠區,一片“鋼鐵森林”搶眼。道路邊坡與閑置空地間,2000棵造型別致的“光伏樹”整齊列隊。

“不光有‘鋼鐵森林’,我們還有‘工業海綿’呢!”新強聯全資子公司洛陽新聖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冠杰笑著迎上來,手指向一旁的新型儲能站,賣了個關子。

他蹲下身,用手掌比畫著能量流動的軌跡:“太陽最烈的時候,這些‘光伏樹’的發電量能頂得上大半個車間的生產需求,用不完的電就被‘吸’進‘工業海綿’。等生產高峰,或者晚上不發電時,儲能系統就開始‘擠海綿’,把存的電‘放’出來補位。”

一充一放間,企業破解用電難題:過去沒儲能,新能源發電“看天吃飯”,白天發得多用不了、晚上需要時又沒有,棄光率一度高達35%﹔如今有了“光伏樹+長時儲能”的組合,不僅讓綠色電力跟上了生產線24小時不停歇的節奏,更把棄光率硬生生壓到了0.1%以下——相當於每一縷照到“光伏樹”上的陽光,都變成了能驅動機床運轉的電。更讓人心安的是,即便遇到電網停電,廠區的綠電儲備也可支撐企業連續生產6小時。

作為年耗電3億度的裝備制造企業,新強聯曾因每年2億余元的電費發展受制。如今,分布式光伏在廠區的屋頂、邊坡、停車場大面積覆蓋。

分布式光伏讓企業用上綠電。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分布式光伏讓企業用上綠電。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這些‘樹’扎根的地方,都是‘邊角料’地塊。”胡冠杰走到一棵“光伏樹”下,指著地基處的標識介紹,公司原本隻計劃在屋頂裝光伏,最多能滿足29%的用電需求﹔后來琢磨“不能浪費一塊空地”,就把道路邊坡、停車場邊角這些零散空間都利用起來,見縫插針“種光伏樹”。“既不破壞廠區風貌,又把能源用得明明白白。”

如今,這片“森林”不僅讓廠區光伏規模比傳統模式多了58%,年發電量也提升60%,更讓新強聯的綠電自用率達到了47.5%,平均電價從每度0.72元降至0.55元,年節省電費5200萬元。“成本降了,綠証有了,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更強了。”胡冠杰說。

新強聯巧用“綠電”,正是河南破解“煤電大省”能源困局的縮影。

河南是人口大省、能源消費大省,能源資源“富煤貧油少氣”,同時,電力供應缺口大,保供壓力大,讓傳統電力供應陷入“保供成本高、減排壓力大”的兩難境地。

源網荷儲一體化的落地,正在改寫這一局面。所謂“源網荷儲一體化”,是指將能源源頭(如光伏、風電等)、電網、用電負荷和儲能系統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綜合性的能源系統,以實現能源高效利用、優化能源供應和需求的平衡。

2024年12月,河南省政府辦公廳發布《加快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實施方案》,明確項目實施范圍,包括增量配電網場景、工商業企業產業園區等工業場景、整村開發等農村地區場景、旅游景區等服務業場景、學校等公共機構場景,並明確超過1000個試點目標任務。

“工業海綿”——新型儲能設備。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工業海綿”——新型儲能設備。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政策引領下,河南靠三個實招,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迅速發展。

挖潛閑置資源,“邊角地”變“發電場”。全省累計盤活廠區邊坡、停車場等閑置空間超1200萬平方米,建成417個工業類項目,覆蓋7大萬億級產業,企業年節省電費超17億元。目前,河南企業每用100度電,有40度是綠電,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可再提升25個百分點。

因地制宜,解鎖多元用能新模式。三門峽天鵝電力打造“風光水儲”體系,新能源消納率達96.26%,幫企業每度電降本5-8分,形成招商優勢﹔蘭考徐場村通過“錯峰生產+儲能調峰”,綠電利用率達82%,村集體年增收超10萬元。

優化服務,為項目落地“開綠燈”。項目申報從每年2次增至每月1次,35千伏以下項目接網審批縮至10個工作日。目前已推進13批622個項目,建成后年發電142億度,減排二氧化碳1136萬噸,拉動投資超800億元。

如今,從豫西裝備制造廠區的“光伏森林”,到豫東平原的整村微電網,河南已形成“工業降本、農村惠民、園區增效”的多元范式,為能源結構的綠色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責編:霍亞平、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賣豆腐的27歲河南姑娘憑什麼走紅
  • 鄭州:讓認知症老人樂享晚年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