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山城區:揚帆遠航正當時 凝心聚力著華章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項目建設扎實推進,民生福祉保障有力……今年以來,鶴壁市山城區全面落實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聚焦“兩高四著力”重大要求和市委“十個聚焦”工作安排,以“12361”總體布局為主線,一路踏歌前行,一路創新實踐,一幕幕埋頭苦干抓發展、砥礪奮進促跨越的生動畫面躍然紙上。
創新為要,打造中試集群
今年8月份,新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產400噸D-甘露糖柔性技術改造項目成功入選“2025年河南省新服務新供給重點培育項目名單”。項目有何“新”意?
“柔性改造”是項目的靈魂所在。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它突破了傳統生產線“專線專用”的局限,賦予產線快速切換、靈活響應的能力,顯著降低改造成本和生產成本。改造后,這條煥新的生產線將具備同時生產4種不同高附加值產品的能力,推動產品多元化布局,助力企業提質增效。
新拓洋的科技創新是山城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近年來,該區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圍繞生物制造及化工新材料、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主導產業,展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潛力和創新朝氣。
值得一提的是,山城區加快推動中試小鎮建設,已建成中試基地4個,微生物合成蛋白、發酵虫草菌絲體粉、花椒素等8個中試項目正在加快推進。河南生物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平台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重點培育中試平台,是國內功能最全、涵蓋最廣的合成生物類中試平台,能夠滿足1000余種中試試驗。
今年上半年,該區新增新興產業企業15家,達到29家。新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啟歐機械、泛華電器等50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半年全區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3.3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09.9%。
項目為王,增強發展后勁
三賢(鶴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比亞迪、北汽新能源以及韓國現代、起亞整車汽車線束指定供應商,目前二期正在建設22條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線束生產線,已完成工程量的80%。2026年3月投產,達產后年產值10億元。
河南匯洋生物新材料年產1000噸高分子量聚乳酸中試示范線項目正在加快建設,近期將投料試車。二期新建萬噸級高分子量聚乳酸生產線,達產后年產值3億元。
河南鑫業催化劑有限公司年產5000噸催化劑項目已試生產,成為全省最大的催化劑生產基地,今年產值8500萬元,明年產值3億元。
……
項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頂梁柱”“壓艙石”。進入金秋,山城區重點項目建設現場“熱力值爆表”,機器轟鳴、塔吊林立、焊花飛濺,建設者們搶抓施工黃金期,爭分奪秒趕進度。今年以來,7個省市重點項目總投資91.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9.7億元,截至9月份已完成投資36.05億元,佔年度投資計劃的90.8%。
項目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離不開要素保障的全方位支持。山城區深化服務模式創新,是以營商環境之“優”托舉企業發展之“穩”的生動實踐。今年以來,重新編制《“五位一體”企業服務專員管理辦法》,構建了“管家搞服務、單位當后盾、部門相協同、政府優服務”的服務體系。通過分批次開展服務管家培訓會,重點圍繞稅費減免、科技創新申報等惠企政策開展專題輔導﹔建立項目服務管家即時配置機制,確保每季度新增及在建簽約項目第一時間配備專屬管家。目前,已為26個項目配備服務管家,累計開展企業、項目走訪1784次,高效解決融資、招工、資質申報等各類問題226項,以精准服務助力企業紓困解難,全方位提升服務質效,切實增強經營主體獲得感。
民生向暖,百姓安居幸福
山城區堅持人民至上,嚴格落實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要求,堅決把節儉資金用在民生保障上,以一項項務實舉措提升民生“溫度”,用一個個實事項目標注幸福“刻度”,交出一張厚重而溫暖的民生“答卷”。
提升城市品質。山城區在中心城區拆違植綠、破硬增綠、見縫插綠,新建提升60余個“口袋公園”。先后改造64個老舊小區、72條背街小巷。率先建成8個淇河書屋,打造15個“一刻鐘生活圈”示范社區。積極開展適老化改造,建成7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62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實現街道社區全覆蓋。
推進鄉村振興。特色種植、畜牧養殖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正合林果、晶金食用菌等入選河南省知名品牌目錄,石林南瓜、山城雞蛋等入選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青年雞年存欄量800萬隻、年出欄量3200萬隻,養殖總量全國第一。鶴鳴湖水產養殖基地年產商品魚450噸、產值800萬元,獲評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
促進富民增收。新改建家門口就業服務站1個、零工驛站4個。組織“就業援助月”“春暖農民工”等線上線下就業專項活動。上半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2225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18人、城鎮新增就業2103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621人。
辦好民生實事。改善綜合高中、石林小學辦學條件。大力推廣匹克球運動,建成場地196塊。通過“物質+服務”救助方式,為1200名困難群眾提供生活、教育和心理等救助﹔推動建成城市社區老年助餐場所25個、農村老年助餐場所5個,累計提供助餐服務3萬人次。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高效
“她把一個普通鄉村變成了網紅村,村民收入大幅提升,當地老百姓見面就說,別看是個‘娃娃’,她可厲害了!”這是9月19日國新辦發布會上,全國婦聯相關負責人點名表揚三家村黨支部書記張桂芳的話語。
“挑戰全村免費旅游”“挑戰請全村吃飯”“帶領全村老人看電影”……打開張桂芳的抖音賬號,100余個視頻作品都圍繞著三家村和村民。這些視頻不僅記錄著她為村民辦的小事和父老鄉親的精彩瞬間,還展示了三家村的美麗風光和淳朴民風,傳遞出村民們的團結與希望,吸引超49萬粉絲和超457萬點贊。
在山城區,像張桂芳一樣為群眾服務的黨員干部還有很多。今年以來,山城區把黨建引領作為貫穿基層治理、引領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的主線,著力推進“五基四化”,有效促進發展、保障民生、化解風險、維護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夯實基層黨組織。實施組織動員力提升行動,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4個,全區99家機關支部和700余名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廣泛開展志願服務。實施新興領域黨建攻堅,全區86家新興領域主體建立黨組織,派遣黨建工作指導員42名,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
建強基層治理網格。科學劃分網格體系,全區共設立村(社區)治理網格367個,專屬網格13個,建立務實精干的網格長、網格員隊伍。進一步推進智慧網格建設,構建“黨建+網格+大數據”模式,整合23個職能部門搭建綜治信息平台,設置29個服務窗口,實現網格信息實時採集、動態更新。
培育基層治理隊伍。持續實施“頭雁領航計劃”,培育“金雁”“銀雁”黨組織書記9名,打造特色志願服務團隊,先后培育155支“星火先鋒”團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9500余個,帶動廣大群眾從基層治理“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形成多方聯動、多元共治的社會化治理新格局。
建強基層治理平台。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賦能基層治理應用場景,助力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建立“高效辦成一件事”常態化推進機制,推行線上線下“雙網共治”模式,線上暢通“12345”政務熱線,形成全鏈條式線上問題處理辦理機制﹔線下打造以區、鎮(街道)、村(社區)三位一體的“一站式”綜治服務中心,形成一站式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格局。(來源:鶴壁市山城區委宣傳部 作者:王歡 楊驗學 張瑩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