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客貨郵”融合為鄉村振興“加郵”助力

秋日的淅川,一條條平整的鄉村公路在青山綠水間蜿蜒伸展。印著“客貨郵”字樣的客運班車,載著乘客與包裹往來穿梭,成為鄉間一道流動的風景。
“現在取快遞再也不用往鎮上跑了,客車直接把包裹捎到村裡,咱也享受到了和城裡一樣方便的網購服務啦!”10月14日,在淅川縣厚坡鎮后寨村郵政便民服務站,村民楊廣朝一邊整理剛送到的快遞,一邊高興地說。
位於豫西南邊陲的淅川縣,集山區、庫區、移民區、邊緣區於一體,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為破解丹江口庫區及偏遠山區群眾出行難、快遞投遞難等問題,近年來,該縣依托“四好農村路”網絡基礎,圍繞“縣有中樞、鄉(鎮)有節點、村(社區)有末梢”的發展思路,扎實推進縣、鄉(鎮)、村(社區)三級寄遞物流體系融合建設,探索形成了“政府引導、郵政主力、市場運作、融合發展”的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新模式,為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政策護航筑牢融合根基
該縣政府牽頭建立郵政快遞物流體系建設協調機制,交通運輸、郵政、財政、商務等多部門協同參與,實行“月調度、季通報”工作推進制度,合力破解站點建設、線路優化等難題。同時,印發《高質量郵政快遞物流體系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方案》等文件,明確15項重點任務,構建起“部門聯動、上下協同”的工作格局。
“針對農村物流成本高的現實困難,我們出台了《郵寄快遞物流電商產業獎勵辦法》,對快遞進村按每單1元給予運營補貼。”該縣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縣已累計發放獎補資金540萬元,直接帶動農產品電商郵寄量年均增長24%。
此外,淅川縣在南陽市率先將郵政快遞行業管理職責劃歸交通運輸部門,實現“一條線”統一監管,並協調六大快遞公司在縣級中心實施“轉郵即妥投”,由縣郵政公司統籌配送,有效提升了物流效率。
暢通網絡織密三級體系
走進淅川縣寄遞公共配送中心,自動化分揀設備高速運轉,工作人員正忙碌地將分揀好的包裹搬上整裝待發的客運班車。“縣級共配中心每天中午配送到鄉鎮,附近群眾可以直接到鄉鎮共配服務站取快遞,遠一點兒的村可通過郵政車輛和村村通班車配送。”厚坡鎮客貨郵綜合運輸服務站站長裴金權說,“客貨郵模式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收到快遞。”
淅川縣通過政企合作共同投入4800萬元,建成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先后引進2套自動化分揀設備,對參與共配的6家企業郵件快遞進行分類處理,提升集包、裝卸和運輸效率。同時,整合鄉鎮郵政支局、客運站資源建成13個“一站多能”鄉鎮共配服務站,並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郵樂購站點等設立379個村級綜合服務點,形成縣、鄉(鎮)、村(社區)三級寄遞物流體系,為“農產品出村、工業品進村”雙向流通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該縣縣級公共配送中心日均處理能力達8.56萬件,其中進村郵件快遞約3.5萬件。
深度聯動激活全域動能
“過去我們得用小貨車把產品拉到客運站,再轉運到縣城網點寄出,費時又費力。”談及客貨郵融合帶來的變化,該縣種桑大戶王新月感觸頗深,“現在快遞可以直接到田間地頭取貨,把產品送到千家萬戶,真是太方便了!”
為實現“降成本”與“增效益”雙贏,淅川縣整合廂式貨車24輛、無人車19輛、客運班車5輛、“村村通”公交50輛,由共配中心智慧化管理平台統一調度,顯著降低車輛空駛率。同步開通客貨郵融合線路55條、縣鄉貨運班線4條、無人機“空中郵路”1條,基本實現郵件快遞數量、車輛運力與運營線路的適度匹配。2024年,累計運輸郵件快遞1265萬件,進村投遞1060萬件,年節約物流成本超200萬元,公交客運企業年增收益180萬元。
客貨郵融合發展不僅打通了農村物流“最后一公裡”,更探索出“客貨郵+農村電商”融合新模式,暢通了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裡”,讓更多農副產品走出深山。
“像我們淅川的杏李、酸菜等特產,通過直播間就能‘在家’銷售,再經由客貨郵村級物流點直接打包發往全國各地。”淅川縣郵政分公司主播王杰表示,目前全縣已有183個相關直播團隊,依托客貨郵網絡通道,推動200余種本地特色農產品走出淅川,2024年助力農產品實現線上銷售額超5億元。如今,客貨郵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正以其蓬勃生命力,為淅川這片土地注入嶄新活力,持續書寫鄉村振興的動人篇章。(來源:淅川縣委宣傳部 作者:李金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