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手握本科學歷,卻轉而進入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學技術——這些年輕人為何選擇“反向深造”?

趙歡 余嘉熙
2025年10月13日08:10 | 來源:工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手握本科學歷,卻轉而進入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學技術——這些年輕人為何選擇“反向深造”?

  閱讀提示

  9月開學季,山東、河南、江蘇等地的多所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迎來了一批“特殊”新生——他們手握本科學歷,卻選擇“反向深造”學技術,這一現象也被網友稱為“本升專”。採訪中,記者發現,本科生 “回爐” 學技術,並非學歷降級,而是瞄准“技能剛需”的理性就業選擇。這群選擇“本升專”的年輕人正向著成為高端制造業稀缺的 “紫領”人才發起沖擊。

  在青島市技師學院的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25歲的韓岩正全神貫注地操控一台工業機器人。兩年前,他從一所本科院校畢業,不久前,他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就讀青島市技師學院大學生技師班的機電一體化專業。

  “想真正掌握一門技術,畢業拿著技能証書,有更多崗位可以選擇。”韓岩告訴《工人日報》記者,這是他讀職校給技能“鍍金”的主要原因。

  韓岩的選擇並非孤例。

  9月開學季,山東、河南、江蘇等多地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新生——他們手握本科學歷,卻選擇“反向深造”學技術,這一現象也被網友稱為“本升專”。

  採訪中,記者發現,本科生 “回爐” 學技術,並非學歷降級,而是技能升級,是本科生瞄准“技能剛需”的理性就業選擇。這群選擇“本升專”的年輕人正向著成為高端制造業稀缺的兼具“藍領”技能與“白領”素養的“紫領”人才發起沖擊。

  本科畢業后選擇技能“回爐”

  8月30日,王佳航來到青島市技師學院報到,正式開啟新的學習生活。6月,他剛從青島一所本科院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

  “求職季也收到了相關公司的錄用通知,但不太滿意,還是希望找到更有發展前景的職業方向。”王佳航坦言,大學期間所學的理論知識為自己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在實踐技能方面還存在不足,“想靜下心來學一門實實在在的手藝,增強就業競爭力”。

  迷茫猶豫之際,王佳航了解到了青島市技師學院大學生技師班的招生信息,便著手與招生辦老師交流。最終,“學制兩年”“對口就業”等關鍵詞吸引他踏進了技工學校的大門。

  像王佳航一樣,為掌握實用技能、拓寬職業路徑而選擇技能“回爐”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安夢怡畢業於一所傳媒院校。工作兩年后,她發現所學與所用存在差距,收入也不理想。結合個人興趣和性格特點,她選擇辭職來到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本升專”。

  安夢怡進入了該校的創新實驗班,學習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簡單說,就是給高鐵動車組‘看病’。”該校教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專業的學生在就業市場很吃香。

  在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安夢怡並非首個“本升專”學生。作為全國鐵路系統第一所獨立設置的高職高專、河南唯一公辦軌道交通類高職院校,該校從2022年就開展了單獨考試招生工作,且招收本科畢業生人數在逐步增加。2022年和2023年招收30人,2024年招收70人,2025年則增加到135人。近3年,該校畢業生就業率均超90%。

  成為會動手懂理論的“紫領”

  在青島市技師學院24-2機電一體化技師2班班主任袁強看來,理論基礎扎實、學習速度快,是大學生技師班學子的普遍特點。同時,他們主動學習意願強烈,目標明確——掌握技術、順利就業。

  “但從大學到技工院校,學生們也面臨從‘動腦’到‘動手’的轉變。”袁強告訴記者,大學生技師班重視學生親自上手實操實踐,課程設備多、項目多,“本升專”學生需要時間慢慢適應、掌握。

  韓岩進入大學生技師班學習前很少接觸實操課程,經過半年學習,他直言“進步很大”,眼下,已經可以操控車床,用鑽頭完成切割、鑽孔等基礎操作。

  剛入學不久的王佳航正在學習電力基礎理論知識。“很期待日后的實操課,能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王佳航說。

  記者了解到,青島市技師學院大學生技師班採用兩年學制、工學一體融合培養模式,學校根據學生的學科背景分層次、按項目培養,將課程設計成相對獨立的學習任務,成立項目小組開展培訓。同時,將企業生產一線使用的設備引入學校,並1:1“復刻”設置學習工作站,與企業共建40余個校內外大學生技師班實訓基地,實現“所學即所用”。

  同樣,袁強等教師在培養“本升專”學生時最注重的,也是補足他們技能方面的短板,激發理論方面的優勢,按照企業要求綜合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既會動手,又懂理論,力求讓學生成為企業眼裡的‘香餑餑’。”袁強說。

  “我們將大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與學校的專業技能教育優勢相結合,培養出的人才進入產業一線后成長為‘紫領’人才的可能性更大。”青島市技師學院黨委書記張秋生說。

  就業需求下的“雙向奔赴”

  近年來,徐州工程機械技師學院、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等職業院校、技工院校也將招生對象鎖定為本科畢業生,“本升專”話題頻登熱搜。

  袁強告訴記者,他所帶的大學生技師班學生平均年齡23.8歲,據他了解,部分學生曾從事過外賣送餐、司儀講解、漫畫創作等行當。袁強認為,經歷過社會錘煉的學生,對於職業規劃和就業有著更理性的判斷,所以更務實地選擇掌握一門技術,通過技能成長的路徑實現職業價值。“不以學歷論能力。希望能扭轉如今社會上的刻板印象,‘本升專’不是學歷降級,而是個人選擇,是實現個人價值的途徑。”袁強說。

  “從產業需求角度來看,高端制造業需要高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職業院校因為就業市場用人需求層次提高而提高生源門檻,本科生為了提升技能水平適應就業需要而選擇‘回爐’職校,這是對就業市場變化的一種積極回應。”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現象是就業需求變化之下,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雙向奔赴”。

  此前,青島市技師學院曾面向青島市133家企業開展人才需求調研,結果顯示,49.62%的企業表示,擁有“高學歷+高技能”型員工的數量佔比不足30%,79.7%的企業對大學生進行技能提升表示認可。

  對此,洛陽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曾濤認為,普通高校與高職院校都應積極參與終身教育、產教融合、普職融通相關工作,並結合各自特色,實現長期聯系,組織交流互訪活動。“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提升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能力,掌握職業發展的必備技能,還有助於他們找到更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擁有更多選擇空間。”曾濤說。

  曾濤還建議,普通高校與高職院校除了對學生進行擇業前的技能培訓,還要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校企合作等。同時,優化課程設置,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學生也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確定適合自己的學業與就業目標。(記者 趙歡 余嘉熙)

(責編:黃莎、辛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賣豆腐的27歲河南姑娘憑什麼走紅
  • 鄭州:讓認知症老人樂享晚年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