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污水廠的“清水守門人”

9月4日清晨,天蒙蒙亮,淅川縣污水處理廠已亮起第一盞燈。
廠長金建偉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廠區,開始了一天的巡查。他緩步走過氧化溝,俯身仔細察看曝氣轉碟的運行狀態,隨后走進中控室,認真審視屏幕上不斷跳動的實時數據……這樣的清晨,他已度過了整整17年。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為有效處理城市生活污水,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送,該縣於2008年建成污水處理廠,金建偉從縣住建局調任廠長,肩負起這一重任。
建廠初期,淅川在污水處理領域面臨“專業技術人才空白”的困境——既無成熟技術團隊支撐,也缺乏本地經驗可借鑒,工作一度陷入“無從下手”的被動局面。金建偉深知責任重大,幾乎將全部心血傾注於廠區,帶領全廠職工開啟“24小時連軸轉”的攻堅模式。
為攻克技術難關,金建偉以身作則、扎根一線。從污水進水口的水質採樣分析開始,他帶領團隊逐個環節梳理工藝難點﹔面對員工“不會操作顯微鏡、不懂污水處理原理”的零基礎狀況,他白天泡在車間觀察設備運行,晚上熬夜查閱資料、記筆記,自學專業知識﹔此外,他還多次邀請專家到廠培訓,手把手指導菌群監測、故障排查等關鍵技術。
“那段時間,金廠長既是廠長,又是技術員,還是我們的‘師傅’。”至今,廠裡的老員工們仍感慨不已。“不能讓一滴污水流入丹江口水庫,守護好這個‘大水缸’,容不得半點馬虎。”憑著這股鑽勁和韌勁,金建偉帶領團隊逐步實現技術突破:從對菌群特性一無所知,到能精准判斷“菌群活性異常”﹔從面對指標波動時手足無措,到快速定位故障單元……歷經無數次試驗與調整,淅川縣城區污水處理廠不僅建立起完善的水質管控體系,更創下連續17年出水穩定達標的優異成績,為縣域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筑起一道堅實的屏障。
如今,在廠區出水口,一渠清冽的水流正嘩嘩涌出。金建偉隨手舀起一杯,水泛著晶瑩的光澤。經檢測,水質穩定達標,可用於灌溉、綠化及消防、街道洒水等方面。 據了解,該污水處理廠日均污水處理量6.4萬噸左右。2025年1-7月份消減COD2532.52噸,產生剩余污泥1.06萬噸,污泥安全處置率為100%。
暮色中,金建偉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卻並未立即離去,而是像往常一樣再次巡視廠區。他的身影與縱橫交錯的管道、嗡嗡運轉的設備融為一體,成為廠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要出廠水質穩定達標,我就心滿意足了。”他用汗水守護這一方清水,更以執著堅守著一名水務人的初心。(來源:淅川縣委宣傳部 作者:李金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