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人民法院:三項創新破解執行梗阻

“從打幾個電話找法官到一個窗口全辦妥,從跑幾趟銀行繳案款到掃碼秒支付,這變化真是實打實!”在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人民法院執行事務中心,剛辦完手續的當事人趙某算起“便利賬”時贊不絕口。
近年來,該院針對執行工作中“服務散、繳款繁、處置慢”三大堵點,推出一站式執行平台、“碼上繳款”、財產處置團隊三項硬核創新,用實實在在的改革舉措打通公平正義“最后一公裡”。
2025年上半年,該院執行到位率47.65%、執行完畢率43.27%,同比分別提升6.9和7.99個百分點,均高於全省均值,用數據印証了改革成效。
集結干警,出發去執行。(資料圖)
一站式平台:把“多頭找”變“一口辦”
“法官,我在外地打工回不去,案子進展到哪一步了?”2025年5月,申請執行人李某的電話打到了華龍區法院執行事務中心。工作人員核實身份后,3分鐘內就查清案件由杜法官承辦,已完成財產查控,當即回電詳細說明。這個看似尋常的查詢場景,背后是該院於2024年1月建成全市首個執行事務中心帶來的變革。
這個集信訪接待、案件查詢、初次接待、案款管理、終本續管於一體的“執行服務總台”,將分散的執行服務整合在一起,實現“進一扇門、辦所有事”,徹底改變了過去“法官難找、材料難交、進度難查”的困境。中心運行至今,已接轉材料5700余份,提供查詢服務8400余次,外地當事人更成了最大受益者,通過電話就能完成材料郵寄轉接、信息咨詢等事項,運行至今提供服務4000余次,大大提高了當事人便利性。
“過去當事人要找法官,可能得打四五個電話,現在到中心窗口就能一站式解決。”華龍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馬朝選介紹,中心實行“一窗受理、分類辦理、限時辦結”機制,材料轉接有專人負責,法官聯絡有固定渠道,讓群眾的每一個訴求都能得到及時回應。牆上懸挂的7面錦旗,正是群眾對這種“一站式”服務的最好認可。
華龍區人民法院執行事務中心。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碼上繳款:讓“跑銀行”成“指尖辦”
“沒想到掃個碼就搞定了,不用記賬號也不用跑銀行!”今年5月15日,被執行人邊某通過微信掃描《執行通知書》上的二維碼,65712.5元錢瞬間轉入法院賬戶,困擾濮陽某某公司一年多的案件終於了結。
2025年5月9日,華龍區法院聯合鄭州銀行在全市率先推出“執行賬戶二維碼”繳款功能,為執行案款繳納開辟了“陽光通道”。
在此之前,被執行人繳納執行款往往要經歷“跑銀行、填賬號、等到賬”的繁瑣流程,稍有不慎就會因戶名、賬號填寫錯誤導致退款,既耽誤時間又影響積極性。被執行人張某就曾因常年在外地,擔心“跑銀行匯款太麻煩,流程不對付錯了”而遲遲未履行義務。
二維碼繳款功能上線后,被執行人隻需用微信、支付寶或雲閃付掃描專屬二維碼,即可核對案件信息和應繳金額,像日常購物付款一樣完成操作,全程留痕、規范透明。
在劉某與被執行人的4600元勞務糾紛中,被執行人母親通過掃碼代為履行,從溝通到繳款僅用20分鐘。數據顯示,該功能上線3個月,已處理繳款5321筆,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積極性和便捷性都大幅提升。
執行干警在辦案。(資料圖)
財產處置團隊:將“一人包打”改“專業分工”
“以前處置一套房產,從勘驗到拍賣要耗時一兩個月,現在交給財產處置團隊,我們能騰出精力辦更多案子。”執行法官口中的“新變化”,源於2024年8月華龍區法院成立的全市首個財產處置團隊。作為濮陽唯一的主城區法院,該院財產處置任務繁重,僅2025年1-7月就上網挂拍案件300件,涉及標的物435個,佔全市總量的51.48%。
改革前,執行法官既要查控財產、現場勘驗,又要負責評估拍賣、協調交付,往往陷入“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困境。財產處置團隊成立后,實行“專業人做專業事”:普執團隊負責前期“攻城拔寨”,完成財產查控、材料整理和初步勘驗﹔處置團隊專注財產變現全流程,從議價、詢價到評估拍賣一抓到底。這種分工協作模式,讓執行效率發生質變。
從法官視角看,變化更為直觀:“過去一套房產處置要經手十幾個環節,現在移交給處置團隊后,我們能專注辦理其他案件。”專業分工帶來了顯著成效: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財產處置團隊共上拍案件453件,較去年同期增長37%,平均結案用時壓縮12.25天。更精准的拍賣公告、更廣泛的渠道推廣,還讓標的物溢價率明顯提升,當事人權益得到最大化保障。
從一站式服務的“窗口溫度”,到二維碼繳款的“科技速度”,再到財產處置的“專業深度”,華龍區法院用三項創新舉措編織起一張為民執行的“保障網”。2024年,該院執行結案9653件,佔全市1/3,人均結案603件,高出全省均值141件。這些數字背后,是群眾從“拿到判決”到“兌現權益”的獲得感,更是“如我在執”理念轉化為司法實踐的生動寫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