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發布20個典型案例
看物流業制造業如何創新融合

在大咖國際食品有限公司,通過創新應用普拉托循環共享托盤,推動蜜雪冰城、幸運咖等生產端、倉儲端、運輸端、銷售終端各環節標准化銜接,實現飲品原料及產成品裝卸效率提升87.5%,運輸全程縮短7小時﹔在河南極兔極致供應鏈有限公司,通過構建精細化、專業化物流配送體系,破解電商末端配送網絡不完善、流程追蹤困難堵點,實現物流成本降低10%、物流時效提升20%、貨物破損率降低5%……
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對於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7月23日,記者了解到,省發展改革委近日發布20個物流業和制造業融合創新發展典型案例,探索物流業制造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新路徑。
據介紹,本次案例征集圍繞現代裝備制造、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支柱產業,人工智能、生物制造、低空經濟與航空航天等戰略先導產業,時尚消費品、特鋼制造、綠色建材等特色優勢產業展開。申報企業需以設施設備聯動、業務流程協同、標准規范銜接、信息資源共享、企業主體融合、體制機制創新等六個融合發展關鍵環節中的某一個或幾個為重點布局,突出其創新舉措及發展成效。
本次篩選確定的20個典型案例示范效應強、推廣潛力大,涵蓋電商物流、食品飲料、醫療設備、電子信息、美妝健康、糧油加工等10余個重點產業領域。這些案例通過深化業務關聯、產業鏈條延伸以及技術滲透,生動呈現了豫企通過智能化升級、供應鏈協同、模式創新等路徑解決傳統制造業物流環節“痛點”,提升全鏈條運行效率,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的革新風貌,展現了物流業與制造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
比如,益海(周口)糧油工業有限公司打造的“內河航運+糧油智造”助推港產協同模式,聚焦設施設備聯動與業務流程協同兩大融合場景,以“內河航運+自動化碼頭+糧油智能制造”為核心架構,通過“前港后園”布局將碼頭與生產車間的距離壓縮至2公裡內,在智慧物流與智能制造系統的深度集成下,形成碼頭調度系統、制造執行系統、物流管理系統全鏈條匯通,實現動態產能匹配與庫存智能預警。“依托這一模式,企業物流成本較傳統運輸模式降低約30%,減少糧食損耗超5%,並為內河沿線糧油產業提供了‘降本提質綠色增收’的可復制一體化解決方案。”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再比如,紫光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長空’末端物流無人機庫全場景解決方案”,聚焦末端物流“最后一公裡”效率與成本痛點,通過芯片與傳感器集成、4G通信及精准降落算法的深度協同,可滿足校園、偏遠地區等場景的高頻次配送需求,在全流程無人化操作中有效降低人力成本,規避傳統物流中的人員安全風險與貨物損耗問題。未來,該方案可實現從訂單接收、航線規劃到自動配送的全流程無人化,為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提供“硬件+軟件+生態”的創新范本。
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示范引領作用,持續深化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創新,激勵更多企業積極實踐探索,帶動物流業降本增效提質、制造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躍升,雙輪驅動全省產業轉型升級與集聚發展,為我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提供有力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