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淵獅子魚為啥能在海底生存(嘮“科”)

杜夢然
2025年07月26日09: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淵獅子魚為啥能在海底生存(嘮“科”)

  成語“臨淵羨魚”,指的是空有願望而沒有實際行動。但我國科研人員勇於“入淵探魚”,一點一點揭開海底世界裡“神奇動物”的奧秘。我們就從一種在水深大於6000米區域生活的魚——深淵獅子魚(見圖,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供圖)說起吧。

  一般來說,深淵是指水深超過6000米的區域,具有低溫、超高壓、黑暗無光等特點。深淵獅子魚是人類目前已知生存環境最深的魚。它們體形像蝌蚪,通體較淡,有些甚至接近透明,肌肉和內臟清晰可見。由於長期生活在黑暗的海底,深淵獅子魚的視覺和嗅覺已經退化,兩隻黑色小眼睛對可見光也幾乎無反應,它們通過聽覺和感覺孔來感知外部環境。

  在海洋裡,每下潛10米就會增加1個大氣壓,下潛到萬米海底需要承受1000個大氣壓,相當於每平方米承受1萬噸的壓力。為適應超高壓的環境,深淵獅子魚把堅硬的魚骨變成了軟骨,以此提升柔韌性,通過未完全閉合的頭骨實現腦腔與外界壓力的平衡。但這種“以柔克剛”的抗壓方式也有極限——深淵獅子魚能夠承受的壓力大致在80兆帕左右,相當於水下8000多米的靜水壓力。在萬米海底,海參、深淵鉤蝦等生物為適應環境也“各顯神通”:海參把個體縮小,甚至把支撐軀干的骨針都退化了﹔深淵鉤蝦從骨架蛋白、線粒體蛋白的特異性調控方面來適應高壓。還有一些微生物,不僅能為海參、深淵鉤蝦等提供營養和免疫防御,還能“消化”掉難降解型有機質,甚至轉化有毒金屬為己所用。

  探索深淵,不隻為了觀察“神奇動物”,更是為了解答生命起源的謎題。有一種假說認為,地球早期的生命體很有可能誕生在深淵。這是因為在深淵俯沖帶的深部,高溫高壓下的水岩反應會釋放氫氣和二氧化碳,它們進一步反應生成甲烷以及有機小分子。這樣從無機到有機的過程,為地球早期初始生命體提供了必要的碳質元素基礎。雖然這一假說還沒有得到充分証實,但我們仍在深淵找尋線索。通過載人潛水器,我們發現了目前全球已知最深的泥火山,這裡的深淵生命在地下14公裡左右仍可存活,很有可能代表了全球最深的深部生物圈。

  不久前,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牽頭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全球深淵探索計劃”正式獲得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執行委員會批准,依托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和“探索”系列科考船,多國科學家抵達馬裡亞納海溝等全球9個深淵海溝。向深海探索,我們得到的不僅是深淵謎題的答案,更有攜手搏擊風浪的勇氣、信心。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科學研究部主任,本報記者董澤揚採訪整理)

(責編:霍亞平、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博物館銅鏡為何背面示人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 河南林州: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