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各地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 小球轉動大產業

2025年07月08日16:09 |
小字號

一座城市的體育夢想,一項運動的創新實踐。鶴壁市,這座位於河南省北部的“小而美”城市,近年來因一項新興運動——匹克球而聲名鵲起。

2023年,鶴壁市搶抓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機遇,率先引進匹克球項目。這項融合了乒乓球、網球和羽毛球元素的運動,憑借“易上手、趣味強”的特點,迅速風靡鶴壁市。同年,鶴壁市被世界匹克球聯盟授予“中國匹克球之城”稱號,成為全國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由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規劃的年度國內匹克球最高級別賽事——2025全國匹克球錦標賽擬於2025年9月25日至28日在鶴壁千鶴之舞體育館舉行。匹克球這項新興運動不僅為鶴壁市注入了活力,更成為展示城市創新精神與國際化形象的“金色名片”。

從無到有,匹克球運動在鶴壁生根發芽

鶴壁市創新構建“政府主導、賽事引領、全民參與”的發展模式,推動匹克球運動實現從“小眾運動”到“全民熱潮”的華麗轉身。截至目前,鶴壁市已建成匹克球運動場地800余塊,構建起覆蓋公園球場、校園場館、社區廣場和商業中心的匹克球場地網絡。培養專業教練員、裁判員260余名,帶動參與人群突破萬人。先后成功舉辦第一屆全國匹克球錦標賽、2025鶴壁國際匹克球邀請賽等高水平賽事,其中,2025鶴壁國際匹克球邀請賽吸引了來自14個國家的國際專業運動員及國內匹克球運動員、愛好者同台競技。

短短兩年時間,鶴壁市以匹克球運動為突破口,探索出一條“小城市辦大賽事、新運動促大發展”的特色發展路徑,不僅讓這項新興運動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更成功塑造了“中國匹克球之城”的閃亮城市品牌,為城市轉型升級注入全新動能。

以賽為媒,打造全國匹克球賽事高地

賽事是推動匹克球普及的核心引擎。鶴壁市以“月月有比賽、全年不斷線”為目標,構建起多層次、全年齡段的匹克球賽事體系。

2023年9月,在鶴壁市舉辦的中國(鶴壁)匹克球國際表演賽,是世界匹克球聯盟在中國舉辦的首場國際性賽事,吸引3000余名觀眾現場觀賽,標志著匹克球運動推廣在鶴壁市正式啟動。

2024年更是賽事豐收之年,鶴壁市先后舉辦鶴壁市首屆匹克球公開賽、第一屆全國匹克球錦標賽、中小學生匹克球比賽等重要賽事,其中,第一屆全國匹克球錦標賽吸引了全國26支代表隊300余名運動員參賽,極大提升了鶴壁市匹克球運動的影響力。

今年鶴壁市的匹克球賽事水平、規格和規模均再創新高。鶴壁市第二屆匹克球公開賽吸引了鶴壁市97支隊伍、1200余名選手參賽。6月13日至15日舉辦的2025鶴壁國際匹克球邀請賽吸引了來自西班牙、意大利、瑞典等14個國家的約50名國際專業選手,與國內匹克球運動員、愛好者共計300余人同台競技,為鶴壁市注入國際化活力,助力鶴壁打造全國匹克球賽事高地。此外,鶴壁市全民健身季暨匹克球循環賽正如火如荼開展,縣區、學校、企事業單位間的交流賽、周末賽已實現常態化,形成了濃厚的運動氛圍。由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規劃的年度國內匹克球最高級別賽事——2025全國匹克球錦標賽擬於9月25日至28日在鶴壁千鶴之舞體育館舉行。

為保障賽事品質,鶴壁市創新打造“體育+文旅”融合模式。賽事期間配套淇河詩經文化展演、浚縣古城游覽等活動,帶動旅游人次增長28%,引入國際級裁判團隊,開發吉祥物玩偶等文創產品,延伸產業鏈條。

產業破局,探索“匹克球+”融合發展新路徑

匹克球的火爆發展,為鶴壁體育產業注入新動能。目前,鶴壁市已形成“器材制造+賽事運營+體旅融合”的產業雛形。

在鶴壁市探索匹克球產業的進程中,一個獨具特色的產業優勢正在顯現——依托煤化工產業,鶴壁形成了從聚丙烯等原材料供應到高端裝備制造的完整匹克球產業鏈條,這一產業協同優勢在全國范圍內都屬罕見,為匹克球產業鏈延伸提供了獨特條件。依托這一優勢,鶴壁本土體育裝備制造企業迅速成長。鶴壁市卓星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引進匹克球全自動生產線,專注於高端碳纖維匹克球拍的研發制造,其產品憑借輕量化、高強度的特點,年產能已達10萬支。位於浚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的河南給力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依托浚縣橡塑產業基礎,啟動匹克球等體育用品生產設備和檢驗檢測設備的研發生產,實現匹克球配套器材規模化生產,產品遠銷海外。

體旅融合釋放效益。鶴壁市充分發揮“中國匹克球之城”品牌優勢,結合淇河詩經文化、大運河歷史遺存等特色資源,在淇河沿岸、浚縣古城等特色場景舉辦賽事,配套豫劇、皮影等非遺展演,形成“跟著賽事游鶴壁”的特色模式。

聚焦匹克球運動,鶴壁市系統構建品牌體系,設計城市專屬標識、吉祥物及主題曲,開發文創伴手禮,賦予運動文化內涵,使“中國匹克球之城”成為城市新IP。同時,主動對接國家體育總局,積極爭取承辦更多國家級賽事,推動建立常態化辦賽機制,持續強化品牌效應,以體育IP激活城市發展新動能。

全民共享,讓匹克球成為“城市生活方式”

如何讓匹克球從“賽事熱”走向“日常化”?鶴壁市打出“組合拳”,創新推出場地便民化、活動生活化、推廣專業化等舉措,讓匹克球真正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成為城市新的生活方式。

場地“觸手可及”。按照“因地制宜、便民利民”的原則,採取改建與新建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匹克球場地建設。截至目前,鶴壁市主城區場地已全部免費向群眾開放。體育公園、桃園公園、明達足球場等處的場地已投入使用,千鶴之舞體育館場地達到國際比賽標准。

推廣“全域覆蓋”。鶴壁市深化匹克球運動推廣普及工作,通過推動匹克球運動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公園、進商圈,豐富全民健身活動內容。同時,建立健全匹克球人才培養體系,先后選派20余人赴深圳、鄭州參加國家、省教練員講師培訓,通過邀請世界匹克球聯盟教練團隊、天津匹克球隊教練員來鶴舉辦專業培訓班、開展賽事交流等方式,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教練、裁判和運動員,培養骨干力量260余人,為匹克球運動普及推廣提供人才保障。同時,利用新媒體平台、社區活動等渠道,廣泛宣傳匹克球運動知識和文化,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如今在鶴壁,匹克球已成為跨越年齡、職業的“社交貨幣”,更是全民健身的生動實踐。

從一項新興運動到城市品牌,鶴壁匹克球的“出圈”之路,正是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在基層的創新實踐。據介紹,未來,鶴壁市將繼續以匹克球為媒,完善產業鏈條、培育人才梯隊、深化體旅融合、推動全域協同普及,推動匹克球項目科學化、持續化、規范化、系統化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獨具特色的鶴壁方案,讓這座“中國匹克球之城”的金字招牌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來源:鶴壁市委宣傳部 作者:肖莉萍 秦穎)

(責編:黃莎、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博物館銅鏡為何背面示人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 河南林州: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