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浉河區:黨建引領繪就鄉村振興綠色“絲”路

6月30日,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十三裡橋鄉左利村的絲瓜種植基地迎來了豐收季。這片由35畝連棟大棚組成的“綠色海洋”裡,翠綠的絲瓜藤蓬勃生長,飽滿的絲瓜綴滿枝頭,繪就出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實景圖。曾經不起眼的絲瓜,在黨建引領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下,成為激活鄉村發展動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合作社統一種植標准、統一對接市場,村民們再也不用為銷路發愁!”正在大棚裡指導採摘的村委干部張國軍擦著汗水介紹,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左利村建立起標准化種植體系,從選種育苗到田間管理,每個環節都嚴格執行技術規范。如今,基地絲瓜單日最高產量達2000斤,穩定供應周邊農貿市場,不僅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更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目前,該種植基地已吸納180名村民就業,人均增收3000多元,土地流轉與務工收入雙渠道讓群眾切實享受到產業發展紅利。
絲瓜長勢喜人。陳笑聞攝
“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老人孩子,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村民王大姐一邊麻利地分揀絲瓜,一邊笑著分享喜悅。左利村立足資源稟賦,將發展特色農業作為壯大集體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通過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引進先進農業技術,左利村不僅打造出綠色農產品品牌,更構建起農戶與集體利益共享的聯結機制,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
絲瓜基地。陳笑聞攝
“發展絲瓜產業,是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十三裡橋鄉宣傳委員、副鄉長李一凡表示,下一步,當地將持續延伸絲瓜產業鏈條,推進絲瓜深加工項目落地,同時探索“農業+旅游”融合發展模式,開發農事體驗、觀光採摘等新業態,讓小絲瓜發揮更大效益,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
從傳統種植到產業升級,從單打獨斗到集體發力,左利村的實踐深刻詮釋了鄉村振興的豐富內涵。小小絲瓜,不僅承載著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彰顯著基層黨組織推動產業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的責任擔當。(來源:信陽市浉河區委宣傳部 作者:陳笑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