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各地

商城縣:黨建引領自治路 “三無小區”煥新顏

2025年07月01日11:31 |
小字號

干群正在“紅色小院”議事 趙美琛 攝

干群正在“紅色小院”議事。趙美琛攝(資料圖)

6月30日,走進商城縣赤城街道廣電巷1號院工行家屬院,隻見統一的樹脂瓦棚為儲藏間披上“防雨衣”,樓道裡的聲控燈應聲而亮,昔日屋檐下密布的飛線整齊“入住”電纜槽……

“你看這充電樁多結實,再也不用從三樓扯電線下來了!”談起家屬院如今的變化,退休教師張德芬大媽,笑得合不攏嘴。“上個月我閨女帶外孫回來,孩子說姥姥家的樓道亮堂得能照見人影!”

這個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院落,曾因設施老化、管理缺位被貼上“臟亂差”的標簽,如今在“黨建引領+居民自治”模式下,正上演著從“三無”到“自治標杆”的蝶變。

2024年初,車站街社區黨支部牽頭成立居民自治委員會,以該家屬院28戶居民為基礎搭建“議事站”,把“話筒”遞給群眾,用共商共建的智慧和鄰裡互助的溫情,帶領群眾自治自主地解決身邊“煩心事”。對於儲藏間漏水,社區通過“入戶懇談+議事協商”雙線推動,8戶居民自籌8300元,搭建統一樹脂瓦棚﹔對於樓道無照明,自治組長曾慶果主動將自家電路延伸至公共區域,並帶動居民制定電費分攤機制﹔至於小區衛生,居民劉家棟則帶頭制定“輪值清潔制度”,點燃了大家主動清理衛生的積極性,讓昔日雜物堆積的角落搖身變成了綠植區……

作為商城縣主城區的赤城街道,像這樣的棄管家屬院曾有118個,除此之外,還有51個“三無”小區,均建成年代久遠,房屋破損嚴重,基礎設施條件差,且居住人員多為租戶。對此,街道黨工委以黨建為紐帶,開出了分類治理“藥方”。

針對開放式“三無”小區,通過選准黨員中心戶,在其家中打造“紅色小院”,並定期召開“板凳議事會”,以拉家常、嘮嗑的形式,及時化解家庭矛盾、鄰裡糾紛等。目前,已打造“紅色小院”25個,解決各類矛盾糾紛100余件。針對封閉式“三無”小區則成立“物管會”,通過黨組織推薦、業主自薦、街道社區把關的形式,選出熱心公益、有威望、有能力的居民,作為物管會成員,參與小區治理。一批如東街社區東苑新村的線路改造、崇福社區東苑小區及南街社區花園小區的下水主管道堵塞、污水外溢等難題,在物管會與社區聯動下逐一破解。

社區干部和居民志願者在創作牆繪,美化小區環境。趙美琛 攝

社區干部和居民志願者在創作牆繪,美化小區環境。趙美琛攝

面對118個棄管家屬院的治理困境,赤城街道結合“雙報到”“黨建聯盟”制度,將駐區單位、包聯單位、志願者等資源有效整合,創新實踐“共治共管”模式。此外,還採取個人自薦、居民聯薦等方式,在每個家屬院選任1名熱心黨員(群眾)擔任樓棟長,通過榜樣帶動,激發居民參與自治的積極性。

“以前,想跳個廣場舞得跑老遠,現在家門口就有個小廣場,還有不少健身器材。”家住教委家屬院的劉峰大爺說。據了解,劉大爺口中的小廣場,就是赤城街道與縣教體局對接,其出資2萬元打造的。除此之外,該縣金財發投集團投入30萬元參與南街社區日雜家屬院和半個店巷道的改造項目﹔縣人防辦對西街社區老公安局家屬院的違建進行拆除,並進行了路面硬化、五線整治等……目前,累計17家共建單位參與了赤城街道23個三無小區、棄管家屬院的改造工程。

據統計,該街道現已有35個“三無”小區、54個棄管家屬院邁入自治軌道。“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在推動‘三無’小區治理精細化、服務精准化、參與多元化上下功夫,讓更多‘三無’小區早日實現自我管理。”赤城街道黨工委書記李茂付表示。(來源:商城縣委宣傳部 作者:洪蘭 趙美琛)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博物館銅鏡為何背面示人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 河南林州: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