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各地

葉縣:“硒望”田野裡的共富密碼‌

2025年06月24日15:35 |
小字號

6月23日,夏收已過,在河南省葉縣仙台鎮大李庄村,綠油油的玉米苗舒展在廣袤的田野間。

種糧大戶徐中明站在田埂上,笑容比陽光更燦爛。他流轉的百畝良田,深嵌在這片高標准農田核心區裡。

“今年雖然受干旱影響,但富硒小麥畝產還在1000斤靠上,每斤至少比普通麥貴1毛多!”他說。

豐收的喜悅背后,是田間地頭的“科技交響曲”:智慧農業物聯網中心、虫情監測站、土壤傳感器靜立一旁,信息在“雲端”流淌。

“以前憑經驗,現在靠‘數據’。”徐中明感慨。

電卡一刷,水肥一體機自動澆灌﹔無人植保機騰空,日噴施500余畝﹔庄稼長勢、土壤墒情盡在指尖掌握……葉縣96萬畝高標准農田,正從“糧田”變“良田”,“望天收”成“慧種田”。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讓這個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常年穩產70萬噸以上,位居平頂山市之首,更成為打造“綠色富硒小麥第一縣”的堅實根基。

是什麼讓小麥“身價”倍增?葉縣創大面業公司生產車間裡,面香濃郁。流水線上,富硒面粉化身富硒熱干面,每斤售價高達20元。

“密碼”藏在地下——依托沙河、漂麥河等流域富硒土壤的天然稟賦,葉縣攥緊68萬畝綠色種植基地,去年,推廣種植了10萬畝綠色富硒小麥,使得小麥的價格每斤一度高出市場價0.4元。今年,葉縣又投資800萬元,發展綠色富硒小麥12萬畝。

好糧如何變好產品、賣上好價?葉縣政府投資4.3億元“筑巢引鳳”,高標准建設葉縣金創富硒小麥產業園,旨在加大富硒小麥“吞吐量”,破解其“出口”難題。

廉村鎮王店村的高要廣深有體會:“種富硒麥,不愁賣!訂單直接到廠,一畝多賺百來塊。”告別了昔日勞心費力的“價比三家”,訂單農業讓他更安心。

在葉縣,富硒的價值鏈還在延伸:以富硒小麥基料培育的羊肚菌絲,制成菌粉后身價陡增,每公斤逾千元。一條集種植、加工、高值化產品於一體的“富硒黃金鏈”正熠熠生輝。

物以“硒”為貴,紅利如何普惠?葉縣在“活”字上做文章。“我們探索社會化服務新模式,讓產業紅利真正落到農戶口袋。”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魏進庚介紹。

夏種后,田庄鄉張申庄村種植大戶李彥淼這幾天正與葉縣大田農服公司總經理張銀壘暢談下一季訂單。“這塊種泛麥8號,那塊種新麥26,訂單簽好了,隻管種!”張銀壘信心滿滿。

作為“基地長”,李彥淼依托大田農服平台流轉上百畝土地專種富硒小麥。這家由省建投、地方國企與農業龍頭強強聯合的公司,以“公司+基地長(村集體)”模式,破解了融資難、技術弱、市場愁的痛點。

李彥淼隻需支付地租,耕、種、管、收全由公司包攬,利潤八成歸己。從昔日的40畝“親力親為”辛苦錢,到如今百畝地的“甩手掌櫃”,一季夏收便收益10多萬元。

“這模式把人從地裡解放了!”張銀壘說。目前,當地3萬多畝土地通過此模式煥發生機,水寨鄉的村級集體年增收輕鬆超十萬。

管理無憂,銷路不愁,“李彥淼們”的腰包鼓了,致富路也寬了。

在葉縣農村,硒麥帶給人們的驚喜遠不止這些。在不遠處的西馬庄村,曾經默默無聞的村庄,如今成了網紅打卡地“硒麥小鎮”。

步入仙台鎮的硒麥小鎮和美鄉村先導區,“共富工坊”“小XI帶你游”“XI有時光”、咖啡館點綴田間村落,與廣袤麥田相映成趣。

“我們請來高手,用‘運營前置+需求定制’講好新故事。”仙台鎮黨委書記李帆道出農旅融合的巧思。

葉縣借力“千萬工程”,不搞大拆大建,而是深挖各村特色,在高標准農田核心區土地上精雕細琢:西馬庄村畫虎、炭粉彩畫技藝悠長,鄉村記憶館、農耕長廊、畫室與糧蔬示范園相得益彰﹔大李庄村引澧河水入村,清水塘、桃花島畔,麥田藝術館、特產館悄然生長﹔吳哲庄村弘揚“孝心餃子宴”,鄉村大食堂、孝賢共享菜園傳遞著濃濃溫情……粉刷成大地色的村牆與農田渾然一體,沉浸式農業教育中心裡,種子生長的動漫引人入勝,百谷產品館陳列鄉土精華。

“村中有田,田中有村”的網紅打卡地已然成形。西馬庄村支書司志陽感觸最深:“高峰時一天游客上萬!網紅們在麥浪裡直播,夜市也紅火起來。”

年接待百萬游客的硒麥小鎮,繪就了一幅農旅深度融合、田村共享富裕的生動畫卷,為這片充滿古韻與新機的沃土,勾勒出更廣闊的“硒”望未來。(來源:葉縣縣委宣傳部 作者姬冠鵬)

(責編:黃莎、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博物館銅鏡為何背面示人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 河南林州: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