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丨AI相助,政務服務“加速度”

AI審計員、AI信訪助手、AI招商大使……新的人工智能體來了!
走進位於河南鄭州航空港區的河南空港智算中心,一排排高功率設備櫃正飛速解析著大量數據。按照A級數據中心標准建設,這裡一共有16個模塊化機房,規劃訓練算力規模3萬P,被稱為中部地區最大的“智算中心”。
河南空港智算中心機房。人民網 楊曉娜攝
以強大的算力為底座,如何將AI運用到我們日常工作場景中?記者通過審計智能平台,“親測”一把。
現場通過AI智能平台,錄入審計發現疑點后,一鍵啟動智能分析,系統秒級響應生成分析報告:依托“鷹眼”模塊精准進行意圖識別,“法典大腦”智能匹配關聯法規條款,“智囊團”動態生成審計問題定性依據,構建了從數據篩查、風險定性到策略建議的全鏈路智能輔助體系,為審計工作提供最強“智慧大腦”。
“這是與審計相關部門共建的審計智能體,融合了30萬余篇法律法規庫、2萬余個審計問題庫數據,專為審計工作打造的全能助手。”空港數字城市模型算法部高級師張洋介紹,通過全流程智能化賦能,實現審計作業標准化、決策依據可視化、風險預警實時化,為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提供智能審計解決方案。
審計工作復雜繁瑣,工作人員面臨著海量數據處理與信息安全的雙重挑戰﹔如今,通過智能化審計系統,可以從繁重的操作中解放出來,將精力用在更高價值的決策分析上,大幅提升工作效能。
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監控中心。人民網 楊曉娜攝
“這僅是一個縮影,除了審計智能體,我們還與多個政府部門聯合打造了高效能社會治理智能體、消防智能體等10個G端場景﹔同時,還發布了招標採購助手智能體、衛星遙感智能體等10個B端場景。”張洋介紹。
今后,這些人工智能大模型將加快推動政務服務和企業管理更好地在“善政”“惠民”“興業”等方面,實現社會治理全面提質升級。
作為區域算力基礎設施的重要突破,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總投資超300億元,按照總算力超10萬P規模設計建設。該集群建成后將提升中原地區數據處理能力與智能化水平,為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筑牢“算力底座”,填補河南超大規模智算的空白。(徐馳、楊曉娜、慎志遠、王佩、宋芳鑫、霍亞平)
點擊進入專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