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浉河區:茶山引游人 文旅繪新景

4月16日,信陽市浉河區的茶山仍沉浸在一片春意盎然的繁忙中。每年3月至5月,這裡的萬畝茶園便迎來最熱鬧的時節。晨光微露時,採茶工的身影已在翠綠茶壟間穿梭,挎著竹簍的游客也加入其中,指尖輕捻嫩芽,體驗春茶採摘的樂趣。
文新茶村經理郝茜茜告訴筆者,該景區在清明假期期間,接待游客量達15.6萬人次,4月5日一天超過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60萬元。游客們在這裡不僅能漫步茶園棧道、參觀茶博物館,還能品嘗到新式毛尖茶飲和毛尖冰激凌,夜晚則住在茶園民宿,感受“推窗見茶山,夜伴茶香眠”的悠然。
茶山引游人。信陽市浉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早就聽說過這兒的風景很美,特意帶家人過來感受一下。讓孩子親手摘茶葉,這可比在家玩手機有意義多了!”市民張超說。
這樣的場景在浉河區並不鮮見,何家寨露營基地、孔雀島等景點同樣游人如織,茶山露營、茶宴體驗成為游客的必選項,許多家庭甚至驅車數百公裡專程前來“打卡”。
距離文新茶村不遠的郝家沖村,農家樂老板葉建晴的灶台從清晨便熱氣蒸騰。土豆燜雞、老鴨湯的香氣彌漫在院子裡,餐桌從早到晚幾乎沒有空位。“採茶季的客房和餐飲得提前預訂,忙不過來時還得把客人介紹給鄰居家。”葉建晴笑著說,依托茶園發展鄉村旅游,茶農們不再局限於種茶賣茶,而是開起民宿、辦起農家樂,家家戶戶都吃上了“旅游飯”。
游客的熱情背后,是浉河區多年深耕茶旅融合的成果。作為信陽毛尖的核心產區,當地將63.5萬畝茶園與旅游深度綁定,修建全長44.6公裡的茶源綠道,串聯起“五雲兩潭一寨”八大名山頭,沿線布局茶庄園、露營基地和旅游研學線路,形成“半小時美好生活圈”,帶動沿線70%的群眾實現增收致富,茶農戶均年收入達15萬元。
俯瞰茶山。信陽市浉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據統計,浉河區茶葉產量達5.7萬噸,涉茶綜合產值突破117億元﹔文旅產業同樣增勢迅猛,僅清明假期三天,環湖區域車流量達9.6達9.6達9.6萬車次,旅游人數較上年同期實現翻倍,浉河港、董家河、譚家河等地茶旅體驗備受歡迎,外地游客佔比超過90%。
“我們以市場化手段推動文旅多業態深度融合,重點培育‘游信陽品毛尖八道山頭九道灣’文旅IP,持續完善全區‘吃、住、行、游、購、娛’功能,著力打造文旅‘新亮點’,拓寬發展‘新空間’,更好滿足游客消費需求。隨著旅游公路‘六大環線’的建設,更多藏在深山的茶村將融入全域旅游版圖。”浉河區文旅局辦公室主任張俊煬表示,浉河區以“一片葉子”撬動全域茶旅融合,通過資源整合、業態創新、品牌塑造和鄉村振興聯動,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下一步,浉河區將繼續推動文旅融合項目落地實施,深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內涵,積極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新模式,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廣度﹔聚焦重點景區資源,激發景區“溢出效應”,大力開發多元文創產品,走出一條具有浉河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來源:信陽市浉河區委宣傳部 作者:李一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