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秦漢時期鐘虡遺址在河南洛陽首次發現 

2025年03月14日08:4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河南洛陽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發現的鐘虡類建筑遺址。洛陽市考古研究院供圖

河南洛陽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發現的鐘虡類建筑遺址。洛陽市考古研究院供圖

人民網鄭州3月14日電 (記者肖懿木)記者從3月12日召開的2024河南考古新發現論壇上獲悉,2024年考古人員在洛陽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發現鐘虡類建筑,為首次發現的秦漢時期鐘虡遺址。

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龐村鎮,屬於洛南東漢帝陵的組成部分,遺址總面積約85萬平方米,墓塚封土已被夷平。經勘探確認,陵園內有五組相對獨立的陵寢建筑,推測分別對應文獻中記載的石殿、鐘虡、寢殿、園省和園寺吏舍。

2024年,考古人員主要發掘石殿、鐘虡兩處陵寢建筑。石殿位於封土東側,是一處方形殿址,邊長約75米。鐘虡位於石殿東南側,由兩處長條形夯土台基和一處房址組成。西側夯土台基中心發現4處大型石柱礎,南北一線排列。石側壁多有題記,共發現11處,格式與以往東漢陵區內發現的黃腸石題記相近,包含有石工姓名、規格尺寸、年號等信息。東側夯土台基中心發現4個柱洞,並與西側夯土台基中心線上的柱礎基本對應。

據了解,鐘虡是用以懸挂樂鐘的建筑,秦漢時期在都城的宮殿前面設有鐘虡,是帝王身份的重要象征。

該考古項目負責人王咸秋介紹,根據文獻記載,東漢帝陵首次在陵園內設鐘虡,在陵墓祭祀中有鳴鐘的儀式,顯示了東漢時期陵墓祭祀地位的上升,但在以往秦漢時期都城和陵墓的考古工作中,均未發現鐘虡類建筑。“此次白草坡東漢帝陵首次發現該類建筑,為研究東漢禮樂制度與陵寢文化演變提供實物依據。結合文獻與出土文物,進一步厘清了東漢洛南陵區的帝陵分布與歷史脈絡。”

此外,考古人員在鐘虡柱礎石上發現“元嘉二年”題記,為陵主的確認提供直接証據。王咸秋介紹,黃腸石為提前制作,能反映建筑始建年代的上限,因此白草坡東漢帝陵鐘虡的始建年代應在“元嘉二年”以后。洛南六座東漢帝陵中,桓帝宣陵的年代最晚,因此陵主應為漢桓帝劉志。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跟記者體驗一場麥田裡的國家非遺
  • 新春走基層|板車劇團:送戲下鄉60年
  • 記者探訪南水北調水源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