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新華區:環境美鄉愁濃產業興

“最近身邊很多人都說這裡環境好,我們幾個姐妹今天特意來轉轉,有山有水有鄉愁,的確不錯,不虛此行。”3月10日上午,在平頂山市新華區香山街道辦事處石橋營村一家裝修簡約的農家菜館門前,剛剛吃完飯的劉大姐提及自己的感受連豎大拇指,“真沒想到,這裡不僅環境好,農家飯也這麼有特色,讓我找到了很多兒時的記憶。”
石橋營的美,是平頂山市新華區和美鄉村建設成效最直接的體現。
2024年以來,平頂山市新華區深入踐行“千萬工程”經驗,把和美鄉村建設作為城鄉融合、產城融合、新老城區融合“三融共進”的重要載體,多方支持、多方籌資、多方推進“三合”工作機制,走出一條城郊型和美鄉村建設新路徑。
黨建引領民心聚合。為推動和美鄉村建設,一年多來,平頂山市新華區委堅持每周調度、每季度講評,以“釘釘子”精神抓推進。同時,該區邀請老領導掌舵、聘請知名鄉建專家參與,以大香山和美鄉村先導片區為重點,一體推進全區23個村的規劃、建設、運營,組建統籌員、思政員、規劃員“三員”隊伍,吃住在村開展工作。
建設過程中,西吳庄村“兩委”因勢利導,發動在外成功人士和村民自願捐款,激發了村民“主人翁”意識,用“民力無窮”彌補了“財力有限”﹔石橋營村發動群眾參加環境整治,主動拆除危破房60處,騰出空間打造“丁家大院”“白家大院”等庭院經濟﹔駐村干部、村“兩委”和村民同坐小板凳、共吃大灶台,有效破解了“干部干、村民看”困境。
產業支撐村民共富。沒有產業支撐,和美鄉村建設隻能是鏡花水月。新華區委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根本,首先聚焦“農文旅”,解決產業定位的問題:立足於“依托市區、服務市民”,選定特色餐飲、文化運營、直播電商等業態,引入又見炊煙、平樵古琴、豈元文化傳媒等優質企業18家﹔與深圳一家企業合作,謀劃先導片區5個村整體運營,服務推動原星峰水泥廠工業旅游項目落地。
其次是注重“數字化”,解決產業活力的問題。新華區依托淘寶、星聚匯電商等直播平台,助力農副產品銷售,把手機和流量變成“新農具”,讓農產品直播成為“新農活”﹔通過“基地孵化+散戶養殖+電商賦能”的產業閉環,打造鸚鵡養殖直播基地,發展寵物經濟,實現月均50萬元銷售變現。
同時,構建“共富體”,解決產業可持續問題。簽訂村集體與村民、村集體與運營公司、運營公司與入駐企業“三個協議”,採取宅基地入股、土地流轉等多種形式,打造共富工坊。目前,該區以出租、入股等方式盤活空心院85處﹔高標准農田項目已獲批﹔邊庄集體經濟—邊庄制香廠建成投產。
文化鑄魂留住鄉愁。“和美鄉村建設,核心是讓鄉村顏值“靚”起來。”平頂山市新華區委書記張偉民告訴筆者,在大香山和美鄉村先導片區建設過程中,新華區堅持“把規劃還給鄉村,把設計還給農民”理念,凡涉及建設改造事項,一律留住鄉村肌理,保持鄉村原生態。目前已先后完成核桃小院、破店咖啡等39處院落修繕提升,一步兩眼井,邊香文化館、鄉聚廣場、大灶台等10個片區整體煥然一新。
和美鄉村建設,關鍵是讓鄉村IP“火”起來。一年多來,新華區發掘培育呂氏父子故事大王等“草根明星”,聯合平頂山學院、海嘯喜劇等,舉辦新華區首屆鄉村故事會、音樂會、脫口秀系列演出,把活動搬上“雲端”,線上線下參與50萬余人次﹔入選2025年“全國四季村晚”活動舉辦地。
和美鄉村建設,重點要讓鄉村文物“活”起來。目前,新華區已排查保護歷史文物17處。邀請知名敦煌研究學者孫曉崗博士創作並捐獻“香山印象”大型壁畫,用AI賦予商周石刻、漢代畫像石數字生命,喚醒鄉村振興文化基因。
基礎貫通服務提升。和美鄉村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密不可分。新華區整合各領域資源向農村投入,實施路網、水網、管網、綠網“四網同建”,2024年新修“四好”農村路13.6公裡,敷設供水和雨污管網8.3公裡,新增綠化面積2萬余平方米﹔區管市十八中與市一高附中,徐窪小學與城區新程街小學分別實行集團化辦學﹔全區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實現“三化”標准全覆蓋﹔開工建設青石山、香山等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安平村、安康村2個移民村納入城鄉環衛一體化。
2025年,該區還包裝了城鄉一體化供水、和美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西北部山洪排澇通道等項目,申請中央預算內資金、專項債2.1億元,為和美鄉村提供充足資金保障。
據悉,在大香山和美鄉村先導片區初見成效的基礎上,新華區將適時啟動郟山陽、龍門口由“美麗鄉村”向“和美鄉村”提升蛻變,謀劃實施“小龍山”戶外輕玩、山體運動基地,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園-白龜湖科創新城中間地帶功能服務片區產業集群,在自然風貌、產業業態上形成互補,實現山水田林自然共生、吃玩游採一體服務,打造鷹城市民城郊休閑游憩目的地。
“下一步,我們將採取更扎實、更有效的措施提升農村治理效能,因地制宜改善人居環境,聚焦產業壯大農業新質生產力,借智借力,實行全區和美鄉村招商一盤棋,持續推動農文旅一體發展,全力走好城郊型和美鄉村新華路徑,為全市大局貢獻更大力量。”張偉民如是說。(來源:平頂山市新華區委宣傳部 作者:徐先友 考婉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