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郭建華代表:十年“花生建議” 情系農民增收

全國人大代表郭建華。人民網記者 王玉興攝
“今年我關注的重點,還是有關花生產業發展方面的。”3月2日晚,正准備赴京參會的郭建華對記者說。
連任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今年72歲的郭建華依然忙碌在基層調研一線。
建議擴大花生“夏直播”種植面積、建議扶持花生精深加工、建議支持花生“保險+期貨”……從2015年開始,10年間郭建華共提交了9件涉及“花生產業”發展的建議,而且件件有回復、全部被採納。
郭建華是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電影公司黨支部書記,從20世紀70年代起,她堅持在農村放映電影已有49年。同時,她也是遠近聞名的義務普法員,曾榮獲全國道德模范等多項榮譽稱號。
一談到花生,郭建華眼中立刻綻放出光彩,“花生既是油料也是食品,生熟可食、老少皆宜﹔作為重要的油脂原料,花生易種植、產量高、出油量大、經濟效益好……”
因為多次“代言”農民種植的花生,她被大家稱為“花生代表”。
2021年,郭建華到蘭考縣張庄村調研,得知22戶蛋雞養殖戶參與了“保險+期貨”項目。當雞蛋價格出現波動時,保險公司對養殖戶進行兜底。
為啥花生不能成為期貨呢?帶著給花生保“價”護航的心願,郭建華通過中國証監會當時派駐張庄村的第一書記王曉楠尋求支持。
2021年2月,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了花生期貨,通過期貨公開、透明、高效的交易機制,為花生種植、加工、貿易、消費各個環節提供了價格風向標。
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郭建華向大會提出了關於實施花生產業“期貨+保險”模式,推進花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建議,均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的答復。
這一模式通過保險、期貨聯動,為花生種植戶最大限度化解價格風險,利用市場化手段補償農戶因價格波動所導致的收入損失,為花生產業發展再筑一道“防護堤”,讓農民種植花生更有保障。
“你一個電影放映員,既不種花生,又不賣花生,更沒有花生企業,為何對農民的花生‘情有獨鐘’?
“我的家鄉就是花生主產區,在農村放映電影時,經常看到父老鄉親們剝花生的熱鬧場面,我知道他們的需求是啥,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啥。”
郭建華說,正是基於這種對花生的特殊情感,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農民的花生不但有個好收成,還能賣個好價錢,再通過深加工,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花生品牌,助推鄉村振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