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險在河南到歲歲安瀾 黃河“豆腐腰”何以長治久安
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程明輝攝
人民網鄭州10月17日電(程明輝)黃河安瀾是中華兒女的千年期盼。10月16日,河南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全面介紹保障黃河長治久安的有關情況。
“萬裡黃河,險在河南。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稱,河南黃河大部分處於‘豆腐腰’河段,是千年治黃的主戰場,也是新時代黃河保護治理的核心區。”發布會上,河南黃河河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旭臨介紹,在河南,黃河懸差最大、形勢最險,河床平均高出背河地面4到6米。同時,河道最寬、灘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歷史災害重,防洪任務艱巨。
為了守護黃河歲歲安瀾,河南先后21次啟動防洪運行機制,成功應對13次編號洪水、5次台風強降雨過程,搶護各類險情6295次。在“數智”賦能黃河防汛方面,河南大力開展數字孿生黃河建設,完善“天空地水工”監測感知體系,組織研發了工程安全動態評價預警系統、“智能石頭”、河道巡查預警機、飛潛一體智能監測艇等一批防汛數智化新系統、新設備,有力推進防洪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黃河堤防是抵御洪澇災害威脅、保障防洪安全的重要防線。據河南黃河河務局總規劃師李東陽介紹,在防洪工程體系建設方面,河南不斷完善“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防洪工程體系,目前已建成集“防洪保障線、搶險交通線、生態景觀線”於一體的501公裡標准化堤防體系。河道整治工程體系日趨完善,支流治理穩步推進,生態防護體系持續完善,累計植樹219萬棵,黃河堤防沿岸林木蔥蘢,成為中原大地的“綠色飄帶”。
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建設是河南黃河防汛的一大亮點。楊旭臨介紹,“第一道防線”由氣象衛星、測雨雷達和降雨預報模型等組成,對“雲中雨”進行預估,延長了洪水預見期。“第二道防線”對“落地雨”進行評估,由雨量站和產匯流水文模型等組成,在洪水發生之前對洪水過程作出預報。“第三道防線”對“洪水”演進進行監測預報,由水文站和洪水演進水動力學模型組成,提高了預報精度。通過這“三道防線”,實現了從“落地雨”監測預報向“雲中雨”監測預報轉變、從本站洪水測報向洪水演進傳導預報轉變,在洪水防御中贏得了先機。
在構筑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方面,據河南黃河河務局水旱災害防御處處長劉紅衛介紹,河南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建立扁平化防汛指揮體系。強化指揮調度機制,建立了“周會商+暴雨會商+場次洪水會商”機制,確保反應迅速、指揮有力。完善支撐保障,建立了“1+N”多元搶險隊伍體系,落實群防隊伍57萬人,構建多元物資儲備體系。推進數字賦能,建設河南黃河“四預”一體化平台、河南黃河智慧管理系統等,實現險情線上閉環管理。
此外,為嚴格實施黃河保護法,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河南省黃河河道管理條例》已通過審議,《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辦法》擬於2024年年底出台,為新時代河南黃河安瀾提供了堅強法治保障。
“通過大力開展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建設,河南積極推進黃河防洪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取得了堤防不決口、河床不抬高、干流連續25年不斷流等‘四個不’的歷史性成就,實現了河南黃河歲歲安瀾。”河南黃河河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旭臨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