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校”
鄭東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龍翔校區。人民網記者 尚明楨攝
孩子上個好學校,有多難?家住鄭州的好閨蜜王瑩和曹新芹感受不一樣。
倆人同住一個小區,同年生娃。2022年,兩家孩子小升初。嫌劃片的中學不好,曹新芹狠心“賣大換小”,買了一套學區房。“囊中羞澀”的王瑩選擇就近。沒成想,開學后,曹新芹就后悔了。
“誰能想到,家門口的龍翔中學麻雀變鳳凰了!”曹新芹滿臉遺憾。就在那年暑期,鄭東新區推進中小學集團化辦學改革。龍翔中學加入“名校”鄭東新區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迎來大發展。
曾經的龍翔中學的確讓家長們“愛不起來”。2015年建校,設計48個班,近年來隻有6個班。孩子少,教師也少,校園空蕩蕩。口碑立不起來,生源流失率高,形成惡性循環。
“別說家長,自己的孩子都不願意在這兒上學。”教師張金金說,“老師少,教研都是單打獨斗,閉門造車。”
鄭東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龍翔校區數學教研組集體教研。人民網記者 尚明楨攝
集團化辦學會是“靈丹妙藥”嗎?會不會只是“貼牌”辦學?改革初期,不少家長持觀望懷疑態度。
如何打消群眾疑慮?“兩個學校的學生打亂混班,統一校服,統一校區,統一教學,統一管理,不分你我。”鄭東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龍翔校區執行校長閆瑞敏說,“集團化辦學是實實在在的教育普惠,那咱就真真正正地優質共享,讓群眾看得見。”
混班是形式,關鍵還得提高教學質量。拿張金金來說,原來一個年級就她一名數學老師,獨自備課、獨立教學,缺乏交流互鑒的機會。集團化后,每周一次集體備課,全集團8年級11名數學老師一起教研,提升明顯。“再也不是孤軍奮戰,大家取長補短,隻為把課上好,把學生教好,這種氛圍真是太好了。”張金金說,她還與學校一位數學學科“名師”結為師徒,一對一學習指導,剛剛斬獲區級達標課一等獎,即將參加市級評審。
“我們打破人事關系隸屬,根據工作需要、年級特點、教師成長和團隊發展,統一設置教師崗位,實現教師隊伍的完全融合。”鄭東新區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黨委書記郭敏介紹,集團成立由各校區教科研負責人擔任主要成員的集團科研中心,常態化開展校區間同課異構、同課同構、主題教研、課題交流、教師論壇等活動,有效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
強校帶動,龍翔中學教學質量明顯變化,辦學口碑隨之逆轉。2021年,龍翔中學新生報到率僅為46%,2022年和2023年新生報到率均為100%,生源大幅回流。同時,省級示范性高中錄取率連年遞增……
“截至目前,全區教育集團已達17個,覆蓋成員學校41所,集團成員學校數量佔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數量的54.6%,惠及中小學生近6萬名。”鄭東新區教文體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利剛介紹。
金水區緯五路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東岳校區運動會開幕式表演《致敬我的祖國》。於明照攝
強校帶弱校,名校辦新校。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城市框架的拉大,如何提高新建學校辦學質量,實現“開辦即優質”,成為鄭州市集團化辦學的重點。
2021年,金水區緯五路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東岳校區建成投用,周邊姚店堤等村子的孩子們第一次走進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新學校。合唱排練廳、科學實驗室、閱讀教室等現代化功能室一應俱全,風雨球館、報告廳、餐廳等室內場館氣派十足。
校舍好,更要有好師資。東岳校區新老師佔比仍然超過60%,如何保証辦學質量?
“要沒有我師傅,我不會成長這麼快。”2022年入職的范莉航,今年已摘得區級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在她看來,成長主要得益於集團名師“結對”,“手把手教你怎麼帶班級、怎麼處理跟家長的關系、怎麼上好課,這是花錢都買不來的知識。”
金水區緯五路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東岳校區“六一草地音樂節”表演。人民網記者 尚明楨攝
2021年建校以來,在集團校的帶動下,東岳校區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招生人數逐年增長。其所在的金水區從2016年開始推進集團化辦學。目前,全區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集團共15個,覆蓋在校生86279人,基本實現了區域優質均衡發展。
“十四五”期間,鄭州市將累計創建不少於75個市級公辦中小學優質教育集團,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到85%以上。“通過集團化實現全市教育資源的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門口上‘好學校’。”鄭州市教育局局長王麗娟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