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郵折首發 裸眼3D首映
換種方式打開“蓮鶴方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圖為紀念郵折。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弋 攝
□本報記者 溫小娟 胡舒彤
今年恰逢國寶蓮鶴方壺出土100周年。8月22日,《蓮鶴方壺出土一百周年》紀念郵折首發儀式在河南博物院舉行。此次發行的紀念郵折,以河南博物院獨有的兩張拍攝於上世紀30年代的“蓮鶴方壺”老照片為核心,輔以《太陽神鳥》郵票和《東周青銅器》特種套票,同時融入了河南博物院和故宮博物院的主建筑圖案元素。
郵折的設計獨具匠心,既融入了現代元素,又保留了傳統韻味,將蓮鶴方壺的瑰麗與文化內涵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份郵折不僅僅是一份簡單的紀念,更是我們對祖先智慧的敬仰和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堅定承諾。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此次發行的蓮鶴方壺紀念郵折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更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種體現。希望通過這一文化盛事,讓更多人從文物中見証歷史、銘記先輩、傳承文化、弘揚精神,讓全國乃至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認識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當年出土的一對蓮鶴方壺,一件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件則收藏在河南博物院,成為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8月22日恰逢中國傳統節日“七夕”,在《蓮鶴方壺出土一百周年》紀念郵折首發儀式上,河南博物院採用裸眼3D成像技術,讓分別兩地的蓮鶴方壺“姐妹花”跨越時空再聚首,吸引了無數觀眾駐足凝望。
通過裸眼3D技術,觀眾可以欣賞到國寶級文物的精湛鑄造技藝和富有神話色彩的造型設計,清晰地看到蓮鶴方壺的每一個細節,包括壺身的紋飾、圖案等,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蓮鶴方壺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河南博物院文化信息中心傳播科蘇一飛說,數字化蓮鶴方壺是文物數字化保護的一個重要實踐,通過對文物的掃描和建模,形成數字化的文物模型,既可以對文物進行備份保存,又可以進行數字化展示、研究,推動文物的保護和傳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