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旗:荒山坡蝶變“綠色銀行”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靠種西瓜讓腰包鼓起來,村民郭慶海直言很滿足當下的生活。申鴻皓攝
“瞧這瓜田,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每畝西瓜保底兒能收入2000多塊錢!”河南省社旗縣下窪鎮霸王山山腳下的一片西瓜田裡,一棵棵瓜秧扎根石頭縫中,一個個碩大的西瓜掩映在藤葉間,瓜農們正忙著採摘、搬運、裝車。
村民郭慶海抱起一個西瓜拍了拍,“咚咚咚”好似鼓點陣陣。“恁聽這音兒,拍拍就知道瓜的成色咋樣,悅耳稱心!”郭慶海笑聲爽朗,“荒山薄地種西瓜,石頭縫裡長出了‘金疙瘩’,真不賴!”
盛夏雨后,空氣格外清新,霸王山漫山遍野的綠色映入眼帘,令人心曠神怡。山頂上,一座座風力發電“大風車”緩緩轉動﹔山腳下,一片片綠油油的西瓜田豐收在望,微風吹來,陣陣瓜香扑鼻。
然而十年前,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
下窪鎮是社旗縣唯一的淺山丘陵地區,霸王山因西楚霸王項羽曾在此屯兵而得名。由於這裡的土地多為砂石土質,土壤貧瘠,種植小麥常年畝產在四五百斤,玉米也都在六百斤左右。特別是臨近山腳的近山區域,碎石成堆,土壤稀薄,雜草叢生,種植傳統農作物產量更低。曾經,群眾隻能望山興嘆。
2012年,下窪鎮退休教師范書勤夫婦拿出所有積蓄及兒女們孝敬他們的養老錢,與社旗縣下窪鎮井樓村簽訂了30年林權協議,霸王山開始慢慢變了模樣。
之后,范書勤夫婦陸續在霸王山上打造梯田千余畝,種上了響鈴核桃“818”、黃金梨、皂角樹、拐棗樹、石楠樹、梔子樹等果木和觀賞樹種,還在不同的梯田間種植裕丹參、紅薯、花生、芝麻、西瓜等經濟作物,並在林間散養鵝、雞,不僅能幫助清除雜草,糞便還能補充土壤肥力。自此,霸王山變成了花果山。
“利用荒山荒坡種西瓜,多虧范書勤老師為山腳下的群眾找到了一條增收致富的好門路。”2013年,范書勤在林間套種的50畝西瓜收入5萬元,這一嘗試,讓霸王山前的井灣村群眾眼前一亮,開始紛紛效仿種西瓜,產業雪球越滾越大。井灣村黨支部書記郭書獻介紹,如今,霸王山區域西瓜產業規模已達到1500畝,其中井灣村就發展了1000畝左右,“去年西瓜大豐收,畝均效益四五千塊,今年雖然價格不太好,但和玉米等農作物相比,畝均多收入千把元不成問題。”
社旗縣下窪鎮井灣村村民把採摘的西瓜搬運至車上。申鴻皓攝
“在縣城市場上,咱下窪西瓜可有名氣了。”郭書獻說,砂石土地不僅透氣性好,有利於西瓜根系生長,而且沙質土壤中富含礦物質,種植的西瓜營養價值更高。特別是山區,氣溫晝夜溫差大,西瓜甜度高,吃起來口感更好,投放市場后十分走俏。“每到收獲季節,山腳下自發形成的西瓜交易市場生意非常火爆,不光周邊商販前來採購,還通過水果批發客商一大車一大車地往鄭州、北京等大城市運,銷路完全不用擔心!”
霸王山下瓜果香,群眾增收有保障。下窪鎮黨委書記楊晗介紹,近幾年,下窪鎮除了在霸王山區域盯緊西瓜產業做文章,還依托“五星”支部創建工作,緊緊圍繞“富民強鎮”的目標,聚焦“一村一品”,通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實施“基地+合作社+種地大戶”的龍頭帶動,積極引導各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因地制宜謀求發展新出路,帶動農民群眾就業增收致富。
目前,下窪鎮已逐步打響一張張農業特色產業名片,下窪西瓜、牛奶紅薯、食用菌、中藥材、無花果等規模化種植,已成為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