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建設創新高地 昂起區域龍頭

——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高質量發展紀實

本報記者 馬躍峰 饒文靖 郭牧龍 李 棟
2023年06月21日08: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建設創新高地 昂起區域龍頭

  中原動力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展廳一角。

  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

  鄭東新區中央商務區。

  以上圖片均為李哲卓攝(人民視覺)

  20年間,鄭州市鄭東新區由一片魚塘村落,蝶變為一座現代化新城。20年后,鄭東新區把房地產商眼裡的“黃金地塊”給了科研機構。

  為啥?

  自2003年啟動建設以來,鄭東新區牢牢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著力打造創新服務高地,施行新舉措,走好先手棋,發展至今碩果累累。未來,鄭東新區依靠什麼保持創新勢頭、支撐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同年,鄭州被確定為10個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城市之一。鄭東新區承載河南爭創國家創新高地的深切期望,向科技創新驅動的“以產促城”轉變,昂起了全省創新驅動的龍頭。

  一座城

  為創新立法,高標准建設中原科技城

  鄭東新區龍湖,碧波蕩漾,岸芷汀蘭。龍湖北岸,曾被看作鄭州市高端房產地塊。而今,這裡已變成中原科技城的組成部分,匯聚一批新型研發機構。

  “研究院在鄭州落地,無論使用土地,還是引進人才,都得到全方位保障!”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副院長張宏說。

  走進哈工大鄭州研究院的建設現場,塔吊矗立,機器轟鳴,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

  入駐鄭州一年多,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引進20多名國家級人才,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河南省科學院成功獲批河南省首個工信部“多模態重大慢病防控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河南巨大的市場潛力、良好的產業基礎,與學校優勢學科高度契合。”張宏舉例說,河南超硬材料產業迅猛發展。與此對應,哈工大鄭州研究院研制了金剛石晶體生長成套裝備,開發了金剛石同位素電池、金剛石特種芯片﹔與龍頭企業在裝備、材料與器件等方面深度合作,達成意向採購協議超億元。

  破局創新,河南高標准謀劃,高起點推動,把鄭東新區當作全省創新策源地,建設一座全新的中原科技城。作為省裡的重點工程,中原科技城經歷了三次“成長”,規劃面積從16.4平方公裡、64平方公裡,最終覆蓋鄭東新區全域260平方公裡。在這裡,河南省科學院專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中原科技城提供發展空間、公共服務﹔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搭建“橋梁”,連接研與產。

  “河南省科學院、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三合一’融合發展,打造河南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施創新驅動的主平台和主陣地。”鄭東新區黨工委書記、鄭州中原科技城黨工委書記孫建功說。

  創新之路,法治護航。2022年7月,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河南省科學院發展促進條例》,在國內首次為一家新型研發機構量身立法﹔2022年11月表決通過《河南省中原科技城總體規劃管理條例》,為一座科技城的規劃立法。《條例》明確,中原科技城將科研產業用地列入強制性內容,禁止擅自改變科研產業用地性質﹔明確省科學院設立理事會,實行院長負責制……

  筑巢引鳳,成效立顯。如今,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等三大國家級技術服務平台,中科大數據研究院等10家國家級科研平台,嵩山實驗室、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台紛紛入駐。今年,計劃引進10所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目前,已對接一批國內外一流高校。

  走進鄭東新區東部的白沙片區,火熱的建設場景隨處可見。這裡是各類科研機構的中試基地、成果轉化地。未來,中原科技城將打造成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未來科技研究+中試+成果轉化”全周期、全鏈條、全過程的綜合研發功能區、賦能河南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高地。

  一條路

  補創新短板,新型研發機構探索新路

  缺少一流大學,缺少一流科研院所,河南如何破局創新?

  依托中原科技城,河南重建重構省科學院,全力招引高校研究院所、落地省實驗室,以新型研發機構補齊創新平台短板。

  走入河南省科學院展廳,河南省八大優勢產業及龍頭企業、標志性創新產品一一陳列。

  “這些產業、企業、產品,不是照搬材料,而是深入實際、重新梳理,目的是與科研有效對接,成立相應的研究所,引領產業升級。”河南省科學院有關負責人說。

  2022年9月,闊別河南省科學院30余年后,余龍以首席科學家的新身份重新“回家”。在他眼中,單位除了名稱沒變,從場所到架構,從人員到制度,從站位到定位,都發生了質的改變。

  “最大的變化是,科研的事科學家說了算。首席科學家擁有充分的自主權。研究方向自己定,需要人才自己招。科研經費自由調配,鼓勵勇闖科學‘無人區’。”余龍說。

  在實驗室,余龍往燒杯裡加入一點“粉末”,再添些水,把燒杯倒置,裡邊的水像是被施了“定身術”,一滴也不流。這是余龍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反應擠出技術。用這項技術生產保水緩釋化肥,能提升土壤30%的聚水能力。

  “這是回河南后研發的第一個科研成果。從明確課題到實際應用,隻有半年。”余龍說,河南是農業和食品大省,肩負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重任。這項技術助力改善土壤、穩定地力,已經應用於一些地區的鹽鹼地治理。

  現實“出題”,新型研發機構“答題”,科學家把科研論文寫在中原大地上。

  大數據時代,國家網絡安全形勢異常嚴峻。面對日益增多的惡意網絡攻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領銜的河南省首家省級實驗室——嵩山實驗室,通過自主創新理論和技術,讓雲平台擁有自身“免疫系統”,可以抵御網絡攻擊。成立僅1年多,嵩山實驗室聯合龍頭企業在河南省鶴壁市打造了具有內生安全屬性的電子政務雲平台,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科研成果。

  “科研支撐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我們謀劃建設河南省區塊鏈產業園、河南省元宇宙產業園、河南省大數據交易中心等一批專業化園區,引進了上汽集團、超聚變、華潤數科北方區域總部、騰訊中原總部等一批企業,形成創新驅動產業的良好態勢。”鄭東新區管委會主任、鄭州中原科技城管委會主任牛瑞華說。

  一塊田

  育創新環境,耕耘人才創新創業試驗田

  在國外奮斗多年的文學軍,已成為醫學與生物領域領軍專家。最近,他選擇回到鄭東新區,計劃建設一家研究院。

  “前些年就想回報家鄉,沒有找到適合團隊發展的平台和環境。中原科技城讓我看到了機會。”文學軍主要從事生物材料、干細胞技術等研究、應用,與河南省科學院的一研究方向不謀而合﹔生命科學作為中原科技城培育的主導產業,成果轉化空間巨大。

  匯聚人才,方得發展。長期以來,河南面臨人才資源匱乏、創新能力不強的困境。而作為人力資源大省,在外河南籍人才眾多。如何吸引在外人才回鄉?

  搭建平台,讓人才有用武之地。中原科技城的設立,河南省實驗室體系的搭建,為“豫才”回鄉奠定了基礎。依靠高能級平台,鄭東新區引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各類高層次人才1300多名。

  沒有論文,沒有職稱,沒有高學歷,也可以被認定為高層次人才。

  顧也科原來在上海工作,積累了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豐富經驗和技術。上汽集團帆一尚行(鄭州)科技有限公司看中他的專長,以年薪90萬的條件聘請。來到鄭東,得益於中原科技城對人才的市場薪酬評價機制:對重點產業年薪40萬元以上的優秀人才給予其年薪5%—20%的獎勵,3年將拿到包括經濟貢獻獎在內的50萬元左右獎金。

  “不拘一格吸引人才的做法,讓我堅定了長期留在鄭東新區的想法。”顧也科說。

  柔性引才,靈活用才。鄭東新區黨工委委員、鄭州中原科技城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趙凱說,中原科技城自設立起,就挂牌河南省人才創新創業試驗區。隻要對經濟發展有貢獻、用人企業認可,都可以用市場化薪酬認定方式,認定為高層次人才。

  事業招聘,企業使用,解除人才后顧之憂。博士畢業的李金東原想回鄭州,招聘企業卻在南陽市。這一難題被河南省科學院靈活的用人機制破解:人才可以拿事業編制,為企業出力,成果共享。去年3月,李金東入職河南省科學院,同時與南陽中光學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用人合同。

  “保姆式”服務,解決人才的“揪心事”。到鄭東新區工作,河南省遺傳資源細胞庫首席科學家韋丹輕鬆完成買房安家、子女教育等人生大事。

  韋丹是鄭州市認定的高層次領軍人才。2019年,他攜團隊入駐鄭東新區,進行免疫細胞藥物在抗腫瘤領域的應用開發。“剛一開始,就遇到住房、子女教育難題。我享受到100萬元的首次購房補貼,兩個女兒順利入學,可以心無旁騖搞科研。”

  城市的溫度,不僅來自細致入微的人才服務,更來自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

  今年4月,鄭東新區承辦2023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觀賽區內,來自嵩山實驗室的陳若曦和50余名受邀高層次人才興奮不已,頻頻拍照。

  “這是國際頂級賽事,鄭東新區免費提供VIP門票,很驚喜。”陳若曦笑容滿面。

  在鄭東新區,人才通過掃描“人才碼”可以享受喝咖啡打折、停車免費、坐游艇優惠。“人才庫、人才碼、人才卡、人才券”多位一體的人才新型基礎設施逐步構建,人才政策“雲兌現”、人才服務“碼上享”的服務生態正在形成。

  一片島

  聚創新要素,復制“智慧島”創新生態模式

  “五一”小長假,鄭州東站客流井噴。候車大廳裡,一個“勤勞聰明”的機器人不知疲倦地巡回檢查,清掃垃圾。生產這款機器人的中原動力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是鄭東新區的一家企業。

  “算法全部自研,零部件全部國產,搭載不同的模塊、零部件,它可以變身‘大堂經理’‘消防員’。”公司聯合創始人林杰說。

  入駐之初,鄭東新區為企業提供了“拎包辦公”的創業環境以及產品場景應用的全方位支持,科研成果迅速落地。2022年3月,公司從中原龍子湖智慧島搬到中原科技城創新孵化基地,進入產業化階段。

  “目前,公司正進行新一輪融資。中原科技城科創基金准備進行股權投資,幫我們快速發展。”林杰說,公司今年一季度訂單量同比增長60%,前景喜人。

  沒有持續投入,科技創新將是無源之水。鄭東新區設立5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在出資比例靈活、降低返投門檻、最大化讓利、盡職免責容錯機制等方面支持企業創新。同時,集聚235家基金機構,管理近1400億元資金,探索建立“補、投、保、貸”一體化創新金融服務體系,建好創新資金“蓄水池”。

  2021年,河南首個智慧島——中原龍子湖智慧島在鄭東新區揭牌。眾多科創企業競相登島落戶,一大批懷揣夢想的人成為“島民”。中原動力創業者正是從智慧島走出的“島民”代表。

  一流的創新需要一流的生態。金融支持、創業孵化、成果轉化、產業培育,中原龍子湖智慧島形成鏈條完善、要素齊全的“雙創”體系。島上眾多的眾創空間,也為“雙創”提供了成長沃土。78棟樓宇、416萬平方米建筑中,創新之力蓬勃迸發。

  3U數字谷眾創空間,是一家專注大數據產業的眾創平台。自建立以來,累計入駐西美科技、南秀建筑科技等大數據科研企業20余家、創業團隊10余個。入孵企業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

  位於智慧島上的鄭州技術交易市場,專注於連接科研和市場,將源源不斷的科技力量轉化為產業動能。

  安陽市海之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保溫建材生產企業。去年底,企業負責人李立峰為一個行業難題發愁:因產品形狀多樣且不規則,建材生產中的聚苯板貼合網格布工序一直靠人工,成本高、效率低,急需開發一套自動化設備。

  李立峰向鄭州技術交易市場提交了需求,很快匹配到技術團隊。雙方對接后,今年3月成功簽約。“沒想到,一個行業難題,3個月就有了破解方案!”李立峰感嘆。

  鄭州技術交易市場把傳統的技術供需對接由“成果驅動”轉變為“能力驅動”,在解決企業技術需求同時,有力促進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成立1年多來,市場累計發布技術能力清單600余項,技術交易額達到1.56億元。

  創新生態不斷優化,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目前,鄭東新區招引382個領軍項目。中原龍子湖智慧島打通從原始創新到產業化的全流程服務,建立“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培育機制,形成一流的創新生態小氣候。今年1月,河南省在15個省轄市推廣標准化“智慧島”模式。

  “鄭東新區在‘產出重大原創成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搶佔科技競爭制高點’上不斷起勢成勢,力爭早日建成國家創新高地,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區域增長極作用。” 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安偉說。

  (徐馳、王佩、常力元參與採寫)

(責編:楊曉娜、黃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河南濮陽:探訪智慧農機麥收現場
  • 信陽郝堂:留住“鄉愁”造福百姓
  • 河南漯河:爭分奪秒搶收小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