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古老文字遇見現代科技 甲骨文插上智能化翅膀

2023年02月18日19:29 | 來源:光明網
小字號

原標題:【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實驗室:古老文字遇見現代科技 甲骨文插上智能化翅膀

  “一片甲骨驚天下”,代代學人焚膏繼晷。

  1899年,沉睡地下3000多年的甲骨被發現,隱藏在神秘甲骨中的中華智慧和文明密碼被一一破譯。

  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傳承發展。

  自1899年甲骨被發現以來,相關的學術研究成果斐然。特別是新中國成立70多年以來,幾代學人殫精竭慮接續努力,相關研究結出累累碩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出土甲骨約16萬片,甲骨文單字4500余個,出版甲骨著書約280種,發表各類論文3萬余篇。甲骨文以其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巨大貢獻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大會“殷契文淵”發布

  近年來,甲骨文研究與時俱進、大膽創新。雲計算、大數據技術被運用到甲骨文研究中,甲骨文研究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飛速進步。

  地處甲骨文發源地的安陽師范學院,擁有國內唯一的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甲骨文信息處理人才創新團隊,建有甲骨文大數據平台“殷契文淵”、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甲骨文活化利用中心和漢字文化體驗館等專業平台,是全國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單位和學術中心。

  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其中,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以服務國家特殊需求、文理交叉為特色,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甲骨文研究,已凝練形成“甲骨文大數據平台、甲骨文識別與字形分析、甲骨文語言計算、甲骨文與殷墟科技考古”四個研究方向,以滿足甲骨文研究急需信息技術支持與服務的迫切需求。

  實驗室建設的甲骨文大數據平台“殷契文淵”目前已成為全球甲骨學家研究甲骨文的最重要數字資源平台,標志著甲骨學的研究進入了智能化的時代,該平台 2019 年 10 月 18 日面向全球免費開放。

  甲骨文大數據平台“殷契文淵”首頁

  甲骨文在埋藏的數千年間,由於受地層壓力、水濕浸潤和發掘翻動等原因,不少甲骨一片斷裂為數片,給學術研究帶來了諸多困難和不便。甲骨綴合是指根據甲骨形態和所刻寫的甲骨文,復原甲骨碎片位置的拼接操作。拼接后的甲骨文成為歷史考古的新材料,價值倍增,所以甲骨綴合稱為甲骨文的“再發掘”。

  實驗室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對甲骨碎片進行自動綴合,目前為止,共綴合甲骨碎片37組。其中36組綴合結果發表在研究甲骨學的知名網站——中國社會科學院先秦史研究室,甲骨碎片的自動綴合給甲骨學研究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此外,由於傳統的甲骨文考釋方法進入瓶頸期,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甲骨文研究迫切需要信息技術的幫助,其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甲骨文字自動檢測與識別。而智能化甲骨學的研究依靠的是數字化的數據集。實驗室構建了甲骨文的檢測、識別、手寫數據集。目前在甲骨文大數據平台首頁即可下載手寫甲骨字數據集(HWOBC數據集)、甲骨文字檢測數據集、甲骨拓片識別數據集(OBC306數據集)。甲骨文數據集的發布能夠加快甲骨文的研究,推動其走向數字化和自動化。

  多年來,實驗室緊緊圍繞服務國家特殊需求,遵囑托、繼絕學,致力於甲骨文研究,延續中華民族文化根脈,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截至目前,共完成和獲批國家級、省部級等縱向項目3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2項。並發表學術論文60篇,出版著作12部,申請發明專利10項和獲批軟件著作權25項。

  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舉辦研學活動

  當前,實驗室獲批甲骨文信息處理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群,開辟了甲骨學研究的新學科,保証了甲骨學研究有人做,有傳承。並不斷推進新的工作,開展甲骨三維建模及3D打印、攜手騰訊公司助力甲骨文“破譯”與傳承活化等。

  一片甲骨驚天下,百年研究氣象新。希望基於科技的力量,未來可以讓更多人跨越時空,一窺流世千年的商朝日記,聆聽古老契文的喃喃密語,感受中華文化永恆的魅力。

  策劃:李政葳 統籌:雷渺鑫 制作:曾震宇 撰文/配音:雷渺鑫 海報設計:杜丹、孔繁鑫

(責編:辛靜、楊曉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盧旺達留學生愛吃中國媽媽包的餃子
  • 驚艷!用中國傳統色打開錦繡山河
  • 新年迎好運!"七彩祥雲"現雲南大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