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稅務:以“稅”助農 護航鄉村振興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為河南省“十大戰略”之一,鄉村振興的大美畫卷正在中原大地全面鋪開。河南省稅務部門全力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持續優化辦稅繳費服務舉措,以減稅退稅和便民辦稅為抓手,助力涉農產業發展,服務農民增收致富,以“稅”助農、惠農、興農,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貢獻稅務力量,持續為鄉村振興戰略保駕護航。
“送春護蕊”優環境 牡丹花開出“幸福味”
初夏的三門峽市湖濱區交口鄉油用牡丹產業基地,花開正艷的油用牡丹在綠葉的映襯下十分迷人,微風吹拂,香溢四方,不僅改善美化了農村的自然環境,也為鄉村振興事業注入蓬勃生機。
“牡丹全身是寶,除了具有觀賞價值,花蕊還可以制作牡丹茶,牡丹籽提取的植物油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堅果油,營養豐富而獨特,兼具醫療保健作用,被專家稱為最好的食用油。”三門峽牡仙集團財務總監趙勇利介紹道。該公司從油用牡丹的種植、加工、研發到銷售,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開發了牡丹花蕊茶、食用油、護膚品等一系列產品,在全國各地擁有廣闊的銷售市場。
近年來,三門峽市牡丹產業發展迅速,為服務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三門峽市稅務局積極運用稅收大數據,從供銷兩端開展數據分析,並做好訴求收集、數據分析、溝通聯絡,為相關企業定制政策“大禮包”、算清“收益賬”,幫助打通產業鏈、供需鏈上的堵點、難點。
“國家的政策好,稅務部門的服務更好,稅收優惠政策一出台,就有專人為我們提供輔導,減免了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各項稅款共計20多萬元,還收到了增值稅留抵退稅款70多萬。”趙勇利高興地說,“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稅收優惠等各項政策支持,讓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我們扎根鄉村發展的信心也更足了!”
在大力服務龍頭企業發展的同時,當地稅務部門從產業源頭跟進,為廣大農戶提供涉稅服務“一站辦理”。了解到部分花農存在資金周轉難題后,三門峽市稅務局積極運用稅銀互動融資信用平台,建立納稅人信用和融資信用相結合的橋梁,在貸款發放上提速,保障了花農們的“稅銀互動”禮包及時發放。“真是太好了,做夢也想不到我也能貸到款,花也種上了,日子更有盼頭了。”通過稅務部門牽線拿到10萬元貸款后,花農張富興通過種植牡丹實現增收致富的希望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保障。
“真金白銀”引活水 小藤條“織出”致富路
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的不少村落裡,三五成群的農戶們圍坐在一起編織藤制品的場景隨處可見。在他們手中,一根根細長的藤條經過熟練地加工,制作成坐墊、沙發、躺椅等各類藤編產品遠銷各地,也“編織”出了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致富路。
作為中部最大的戶外休閑用品產業基地,平輿縣匯集了以泰普森、永強等為引領的76家戶外休閑產業上下游相關企業,近百種產品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突破40億元,成為平輿縣通過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火車頭”。
平輿縣戶外休閑產業的蓬勃發展背后,稅收發揮了重要作用。平輿縣稅務部門構建“稅務服務鏈”,通過更快的退稅速度、更實的稅惠政策、更優的服務舉措,推動平輿縣戶外休閑產業集群式發展。
“稅務部門經常對我們開展‘一對一’的上門服務,講解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手把手地輔導我們辦理各項稅費業務,而且辦稅流程、資料報送也越來越精簡了。有了稅務部門的傾心幫助,我們也更加有底氣帶動村民就業增收了。”河南中鑫家具有限公司負責人劉耕耘這樣說道。作為平輿縣本土企業,該公司在全縣開辦編藤車間及巧媳婦縫紉車間36個,通過“巧媳婦”工程人員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等方式,順利帶動1000多名村民就業增收。2022年以來,該公司獲得出口退稅82萬元,為企業在疫情困擾中全力前行發展、投身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4月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正式實施后,平輿縣稅務部門一方面組織“專家團隊”,通過“納稅人學堂”“雲直播”等形式開展精准輔導﹔另一方面設置“留抵退稅專窗”,專人負責辦理受理、審批、退還等業務,並且第一時間與財政、人行等部門溝通,壓縮退稅時長,確保了符合條件的企業應退盡退、應享盡享。
“比起大企業來說,我們這些中小企業更加看重現金流。”河南健盛休閑用品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胡顏說,“通過稅務人員的輔導,了解到公司今年會有一筆不小的留抵退稅款。這筆退稅款能夠讓公司更加從容地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有利於我們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讓藤編制品等休閑用品走向世界。”
“搭橋鋪路”助發展 “苦蒿子”變身“甜蛋糕”
“別看這不起眼的蒲公英,從葉到根一身寶,嫩時做菜饃、包餃子,解暑降火、美容養顏、消癰散結,成熟后採種銷售,可以帶來大效益。”談起家鄉的蒲公英產業,全國人大代表、西平縣宋集鎮宋集村黨支部書記劉香蓮神情振奮。
每年的四五月份,宋集村的300畝蒲公英種植基地中,毛茸茸的蒲公英銀球一般,被花莖頂起“迎風起舞”,與正在採摘收獲的農忙之景相得益彰。在村民們豐收的喜悅中,有著不一般的“稅務情緣”。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作為村支部書記,劉香蓮近三年來一直在為蒲公英產業的發展奔走開路。從村辦農業合作社初創到外出考察取經,西平縣稅務部門主動“搭橋鋪路”,組織稅務干部做義工,為群眾致富出點子、找路子、把好政策關。三年來,劉香蓮先后六次到西平縣稅務局“稅收大講堂”聽課,開拓政策思路。西平縣稅務局也組建共產黨員助農服務隊,牽手種植合作社、農業專家到田間地頭,為社員無償提供科學種植技術講座12次。2021年,劉香蓮借助稅務部門提供信息,與安徽亳州天濟中藥廠和西平興源制藥廠建立穩固供求關系,將蒲公英葉和根莖進行深加工處理,制成健康飲品,讓昔日名不見經傳的地頭“苦蒿子”變身“網紅茶”。
隨著市場的打開、銷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村民要求加入合作社,種植蒲公英、中藥材,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帶動一方經濟發展,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一開始看鄰居加入村辦農業合作社、種蒲公英,俺老兩口還有點半信半疑,種兩三年后,每年都給俺卡上帶來一兩萬元‘定期存款’,這下子俺真信了。”2019年開始種植蒲公英的村民宋大爺高興地說。剛開始進入超市銷售時,正為如何開發票犯難的宋大爺恰巧遇到稅收宣傳隊到田間地頭講政策,讓宋大爺不但無償代開發票,還學到了農產品免稅政策。
“稅務部門關鍵時刻幫我們出主意、想辦法。合作社種植、養殖、土特產經營項目等都涉及稅收政策,稅務部門提供的、給社員帶來實惠的稅收優惠,關乎父老鄉親切身利益。”劉香蓮說道,“如今,蒲公英這種被村民俗稱‘苦蒿子’的植物變身為增收致富的‘甜蛋糕’,從‘苦’中嘗到‘甜’頭的村民,對‘錢’景充滿了信心,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河南省稅務局 胡冰 賈正威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