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河南:做強小麥“芯片” 助力端穩中國主糧飯碗 

程明輝 王玉興
2022年05月10日08:11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4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隻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

小小一粒種子,始終讓總書記牽挂於心。

河南是全國小麥主產區,種植面積、單產、總產量、外銷量均居全國首位,“中國糧倉”地位舉足輕重。河南夏糧連年豐產豐收,優異成績的背后離不開良種的支撐。

谷雨麥挑旗。

春天的中原大地,萬頃碧綠。微風拂來,清香陣陣,麥田沙沙作響。從黃河兩岸到淮河之濱,到處生機勃勃,歷經寒冬洗禮的小麥,長勢正旺。

與此同時,在河南省農科院實驗室,小麥專家正潛心育種。遺傳分析儀、測序儀……一台台實驗設備,科技感十足。通過這些設備,專家可以更精准地找出影響小麥性狀的優異基因。

李元智(右)正在察看麥田長勢。人民網 程明輝攝

廣播良種,助力夏糧豐產豐收

4月20日,位於黃河故道的新鄉市延津縣大柳樹村,剛剛經歷一場春雨,翠綠的麥田一望無垠。沐浴雨水后的麥苗,鉚著勁拔節孕穗。58歲的種糧大戶李元智一邊觀察苗情,一邊和專家交流田管意見。

“盡管去年的暴雨影響了播種時間,但專家推薦的品種好,加上管理得當,今年的產量和收入都有保証。”瞅著一畦畦喜人的麥苗,李元智充滿期待。

李元智提到的小麥品種叫“百農207”,由河南科技學院教授歐行奇主持培育。因其品質好、產量高,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十三五”小麥首位重大品種。“去年,我托管的8000多畝土地,畝產接近1300斤,為農戶增收300多萬元,預計今年還會有所突破。”在這位種田“老把式”眼裡,良種是他豐產增收的“新法寶”。

“河南小麥平均畝產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0多斤提高到現在的800多斤。據有關資料統計,良種起到的增產作用達到了45%以上。”提及小麥良種的價值,河南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雷振生贊不絕口。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河南省自育的小麥良種可謂百花齊放。“百農系列”“周麥系列”“鄭麥系列”……一大批小麥良種扎根田野,為河南實現夏糧“十三連增”、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河南小麥年均播種面積超過8500萬畝,居全國第一。其中,85%以上都是河南自育的品種。”雷振生介紹,“這些小麥品種不僅高產、穩產,而且具備抗倒伏、抗旱、抗凍、抗病等諸多優良性狀。”

“河南還是小麥種業大省,每年能夠產出十幾億公斤的小麥種子,育成品種的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國領先水平,不僅在河南種植,也在安徽、江蘇、陝西、山東等多個省份種植。”雷振生表示。

多福多饅頭生產線。人民網 程明輝攝

善用良種,饅頭勁道美酒飄香

中原熟,天下足。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得健康。

數據顯示,河南生產了全國1/3的方便面、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市場對於專用面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對小麥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解決了總量不足的問題以后,河南把小麥優質化提上了日程,開展了強筋、弱筋優質小麥品種的選育工作,育成了一批優質專用小麥品種,並實現了大面積生產應用。”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為鋼說。

近年來,適宜河南種植的優質專用小麥品種不斷增多,種植面積不斷加大。2021年,河南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超過1500萬畝。《河南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指出,到2025年,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將達到2000萬畝左右。在穩產增產的同時,河南正逐步形成優質小麥供應體系,讓“豫麥”品牌叫響全國。

4月14日,在中原糧食集團多福多食品有限公司,饅頭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經過和面、壓片、成型、醒發、蒸制、冷卻、包裝七道工序后,筋道而又鬆軟的饅頭香噴噴地出爐了……

“我們饅頭選用的是中強筋面粉,這個面粉正是來自我們河南小麥育種專家精心選育的優質中強筋小麥。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的好饅頭也是種出來的。”面制食品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劉秋平介紹。

不僅僅是多福多饅頭,三全的水餃、想念的面條、白象的方便面……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品牌食品都有河南良種的身影。這些食品,不僅豐富了百姓的“餐桌”,同時也助力河南本土企業贏得了市場。

“我種植的‘泛麥8號’,軟質率高,非常適合做酒曲。今年,茅台集團從我這兒訂購了9000多噸,勁酒訂購了30000多噸……”周口市淮陽區種植大戶劉文生自豪地說,“種植優質專用小麥不僅收益高,還能享受政府專項補貼,綜合效益遠超普通小麥。”

“河南省一大批優質專用小麥品種順應了我國種業發展的需要,為中國人的飯碗裝中國糧、中國的小麥滿足中國人的胃作出了積極貢獻。”許為鋼評價。

劉聰聰博士正在為麥穗“去雄”。人民網 程明輝攝

選育良種,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河南小麥良種所取得的成就,凝聚著幾代育種人的汗水和智慧。

3月21日上午,在河南省農科院小麥栽培實驗室,劉聰聰博士正在耐心地為麥穗“去雄”,整個過程認真細致,猶如剪紙繡花,而這僅僅是小麥育種的一個極小環節。“小麥育種是一個非常艱辛漫長的過程,需要在田間不斷地觀察、記載與選擇。”劉聰聰說。

雷振生的回憶則更為形象。“上世紀八十年代從事小麥育種工作時,可以用‘一把尺子一杆秤,牙咬眼瞪鼻子聞’去形容。育成一個新品種至少十幾年。”雷振生感慨。

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種業科技就要自立自強。

據許為鋼介紹,傳統的小麥育種方法,主要是根據小麥的形態和發育特性所進行的表型選擇,而且受制於物候期的生態條件限制。現代技術,不僅從表型組學方面,而且還從基因組學和生理代謝組學等方面進行品種選育,大幅度提高了育種效率,實現了“精確育種”。

“通過對小麥基因進行精准編輯,可進一步提升其抗病性、產量和品質。”雷振生說,“隨著種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現在的品種是一代更比一代強,對我們小麥育種人來說,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藏糧於技,進無止境。

在河南省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看來,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有生命的、不可替代的特殊農業生產資料,是農業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內因和各項農業先進技術的核心載體。

2021年9月份,神農種業實驗室在河南鄭州挂牌成立。在揭牌儀式上,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指出,要堅持立足河南、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用足用好用活河南省種業技術和資源優勢,下定決心、拼盡全力,爭創國家種業實驗室,打造服務國家戰略、代表國家水平的種業科技力量,讓中國的田野裡種上更多河南種子,讓中國人的飯碗裡裝有更多河南糧食。

“神農種業實驗室的成立將使河南省在整個品種改良的科技創新鏈條上,得到全方位的加強。將為小麥品種的進一步改良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談起小麥育種的前景,許為鋼信心十足,“河南小麥創新力量一定會更好地噴涌而出,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更大貢獻,實現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小麥夢’。”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