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健中醫】童言童語說中醫
肚臍有哪些奧秘?

大人們說“學中醫要從娃娃抓起”,可他們不知道,娃娃們天生就有自己探索中醫的能力!
娃娃洗完澡,好奇地摸著自己的肚臍。媽媽說:“寶貝,不能摳小肚臍哦!”娃娃問:“肚臍是干什麼的呢?”
肚臍是干什麼的呢?幾乎每個孩子小時候都問過這個問題。
肚臍確實是我們身體上一個很神奇的存在,當我們還是胎兒住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我們的肚臍上連著臍帶,把我們和媽媽的身體聯系在一起,讓我們能夠獲得養分而長大。當我們出生之后,臍帶被剪斷,肚臍就成了一個身體上的“遺跡”。
可別小看了這個“遺跡”,肚臍可以說是我們身體上最薄弱的環節,是距離內臟最近的地方,是各種“邪氣”最容易入侵人體的地方之一,同時也是能夠幫助我們的身體驅趕疾病的地方。
肚臍本身就是一個穴位。中醫學上稱它為“神闕穴”,又叫臍中、命蒂、氣合、環谷、維會、生門,該穴位最早記錄在中醫古籍《針灸甲乙經》中。神,尊也、上也、長也,指父母或先天神氣﹔闕,原意為門樓、牌樓。“神闕”意指神氣通行的門戶。
神闕穴是人體的長壽大穴,有溫陽救逆、利水固脫的作用,主治腹痛、泄瀉、脫肛、水腫、虛脫。由於部位的特殊性,神闕穴一般不用針刺,多用艾灸。近年來也有醫生把藥物制成可以敷貼的藥丸,做成臍貼,用來治療一些虛寒性疾病。年老或體虛者經常艾灸神闕穴能夠起到很好的溫陽保健作用。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好自己的肚臍,不要因為覺得好奇或者好玩兒用手去摳,以免造成破損和感染﹔不要穿露臍裝,以免風寒濕邪趁虛而入。
在肚臍上做艾灸是一種常用的保健手法,特別是符合節氣的艾灸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但是方法雖好,也要用得正確。
小孩子體質稚陰稚陽,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使用艾灸時要特別注意辨清體質。虛寒體質的孩子艾灸可以強壯身體,但如果本身不怕冷、活力充沛的孩子貿然使用艾灸,則有可能使體內熱氣聚集,生火生熱,反而更容易生病。
大人們在使用艾灸時也要注意,保健類的艾灸不宜在晚上進行,否則容易影響睡眠﹔也不宜在陰雨天進行,以免外界的寒氣和濕氣趁毛孔開張的機會入侵身體。
艾灸時,“度”的把握也很重要,以局部溫暖為度,並不是越熱越好,所以千萬不要追求“烤肉”的感覺﹔時間上也要長短得當,一般15∼20分鐘即可。
文中部分小知識來自中醫啟蒙童書《爺爺的“煙斗”》,原著:書小言、涂末末,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供稿 作者:書小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