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扑面來 人勤萬象新(新春走基層·特別報道)

圖①:2月7日,山東東營某農業產業園智能溫室,種植員在進行養護工作。
劉智峰攝(影像中國)
圖②:2月7日,湖南永州道縣某運動用品企業,工人在生產運動包。
何紅福攝(影像中國)
圖③:2月7日,北京豐台站站台外側,工人在進行施工。
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圖④:2月7日,江蘇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人正在生產風力塔架。
王健民攝(影像中國)
圖⑤:2月7日,江西贛州定南縣金雞村花木種植基地,當地干部在走訪種植戶。
詹繼成攝(影像中國)
編者的話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億萬中國人在團圓、團聚、團結的濃濃年味兒中,譜寫著筑夢、追夢、圓夢的時代篇章。
2月7日,春節假期過后的首個工作日,本報記者分赴北京、上海、河南、海南等地,用筆觸刻畫勤勞的農民、堅守的戰士、攻關的科研工作者、拼搏的運動員和溫暖的社區干部等,呈現一個充滿希望的國度、一個生機勃勃的時代、一個用奮斗開創未來的民族……
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六支隊戰士張朗朗——
橄欖綠 護平安
本報記者 劉博通
清晨5時,鬧鈴響起,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六支隊十三中隊下士張朗朗准時醒來。整理內務、抓緊洗漱……不多時,張朗朗和戰友們神採奕奕地出現在中隊營院裡,列隊准備訓練。
2月7日,春節假期剛剛結束,北京西站迎來新一波返程客流。“我值守北京西站4年了,每年這個時候戰友們都更加精神抖擻,護航人民群眾平安出行。”張朗朗說。
春運期間正值北京冬奧會舉行。安全保障、疫情防控、維持秩序……今天雖是節后第一個工作日,戰友們早已連軸轉,基本都在哨位上度過春節。
6時許,天色微亮,張朗朗走上哨位。寒風依然刺骨,不一會,張朗朗和戰友的臉被凍得通紅。但他們軍容嚴整,觀察哨位周邊區域,一絲不苟。
“你好!小伙子,請問取票往哪邊走啊?”“武警同志,我身份証丟了,請問在哪可以辦臨時身份証?”……執勤期間,張朗朗還要積極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面對求助,張朗朗總是邊喊邊比劃。“我們多努力一點,旅客的旅程就更順暢一點。”張朗朗說。
春節期間,駐守在北京西站的武警官兵協助車站和地鐵站安全中轉旅客數十萬人次,為旅客提供便民服務近百次。
夜幕降臨,張朗朗結束了一天的工作,緊繃的神經得到了幾分放鬆。“雖然辛苦,但我們的堅守是為了萬家團圓。每當看到人們露出喜悅的笑容,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張朗朗說。
上海陽光水岸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俞曙光——
社區裡 送溫暖
本報記者 巨雲鵬
2月7日早上8點半,上海市普陀區桃浦鎮陽光水岸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俞曙光來到辦公室,凳子還沒坐熱,她就趕緊出門,和同事們分頭看望社區裡的困難老人……
“家裡缺點什麼,都跟社區講……”一連走訪了3戶人家,俞曙光和老人們聊家常、問需求,末了不忘叮囑:“平時多注意保重身體。”
這兩年,防疫成了俞曙光的重中之重。這個春節是俞曙光第三年在上海“就地過年”,7天假期每天都在辦公室值班、在社區裡走訪。居民區總戶數1300多戶,人口4300多人,外來人口近1/3。上海針對境外回滬人員、國內確診病例的密接人員、次密接人員都有嚴格的居家健康管理要求。
“手機24小時開機,有時半夜接到電話,需要把人轉運回來,開展居家健康管理”。俞曙光說,辦公室裡,常備著口罩、帽子、防護服,規范穿脫早已“熟門熟路”,上門安裝防疫設備、做好居民解釋工作……“必須對相關人員做到全閉環管理,把疫情傳播風險降到最低。”
慰問完困難老人,俞曙光趕緊布置假期后的防疫工作:安排門崗做好外地返滬居民健康碼、行程碼檢查,測體溫、做登記,安排物業對樓道進行消毒,對返滬人員進行健康宣傳……
春節假期,小區裡還有需要居家健康管理的人員。前幾天,俞曙光特地給他們送去了一些糖果和零食,讓大家感到溫暖心安。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疫情面前,就應該沖在第一線。”俞曙光說。
河南新鄉市牧野區堡上村村民路士保——
春來早 農事忙
本報記者 任勝利
春節剛過,河南新鄉市牧野區堡上村的田地上,一個個蔬菜大棚裡,村民開啟新年耕作……
咚咚咚,咚咚咚——村西頭一座鋼結構玻璃房大棚裡,村民路士保開著拖拉機在地裡來來回回。旋耙過處,新鮮濕潤的土壤被翻滾上來,散發清香。大棚外,幾個頭戴安全帽的電力員工,在給卷帘機、排風扇、灌溉設施檢修供電線路。路士保說:“時節不等人,我得趕早把菜苗栽上,爭取今年多收幾茬兒。”
堡上村位於新鄉市北部,緊鄰著北環路蔬菜批發市場,目前全村大棚種植百余畝。56歲的路士保是村裡的種植能手。“這個大棚5畝多,上一茬兒種菠菜、小白菜。種青菜得水足,咱大棚裡都通了電,裝了灌溉設備,一推閘就能澆菜。年前小葉菠菜水靈靈的,市場上特別吃香。”
路士保停下拖拉機,脫掉棉衣說道:“這次我打算種小吊瓜,現在種下5月份成熟。按照往年的價格,一個瓜能賣十幾塊錢嘞。”
路士保並不是第一次種吊瓜。去年夏天,他就在大棚裡用鐵絲搭起了吊瓜架子。“唉,去年吊瓜長勢很好,沒想到7月份一場大雨全給淹了。”路士保指著大棚裡隱約可見的水印兒說。
今年重頭來過。路士保算好了時間,准備多種幾茬兒蔬菜瓜果,把去年的損失補回來。“還打算試種些哈密瓜,電足水足,控制溫度濕度,爭取今年能種出5斤重的哈密瓜。希望全國農民虎年大豐收,日子和我種的瓜一樣甜。”路士保說。
重慶春節假期后上班第一天——
抓項目 穩增長
本報記者 常碧羅
春節假期后上班第一天,重慶科學大道施工現場,車輛往來穿梭,建設工人忙中有序﹔在重慶兩江新區大地企業公園內,智誠生物、熙科醫療等科創企業有序復工,實驗室內,研發人員用一個個數據積累創新﹔在金鳳實驗室,建設已近尾聲,未來將有多個頂尖科研團隊入駐……
扎實抓項目、促復工,重慶全市努力實現一季度經濟“開門紅”“開門穩”,不斷開創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局面。2022年,重慶計劃實施市級重大建設項目850個。
據了解,目前,西部(重慶)科學城100余個重點項目全面實施,科學大道、科學會堂等一批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項目建設加速推進。金鳳實驗室將聚焦原創性、引領性的科學技術,加快構建智慧病理、腦科學與腦疾病、醫學檢驗研究集群。
作為重慶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未來,西部(重慶)科學城聚焦科學主題“鑄魂”,面向未來發展“筑城”。利用“一城多園”發展模式,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同時,將著力在“科”“產”“城”上下功夫,加強科學技術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完善城市功能。
接下來,重慶將圍繞重點領域,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同時,推動大體量投資項目,對已確定的重點項目將加快前期工作,對在建續建項目將加快施工進度,確保早開工、早竣工、早投產、早見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航天設計師杜洋——
勇創新 探火星
本報記者 余建斌
2月7日,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509所的航天設計師杜洋8點不到,便到了辦公室。其實,這已是他的第四個“工作日”。為了保証行星探測工程任務進度,他和團隊成員早在大年初四,就開始上班了。
這不是杜洋第一次在崗位上度過的春節。去年,“天問一號”團隊圓滿實現了火星探測任務“繞、著、巡”三大目標。作為火星環繞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杜洋主抓了“天問一號”的飛行程序、飛控實施文件中環繞器部分的制定。目前,火星環繞器正在環繞火星開展科學探測,並順利拍攝了全球唯一的“火星環繞器與火星”的“自拍合影”。
1月28日,國家航天局發布《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宣告將繼續實施行星探測工程。這也是杜洋在新的一年中准備開展的重要工作。團隊成員分工合作、分頭開展多個技術點研究。早晨8點,任務論証小組成員碰頭討論並制訂新的工作計劃。會議結束后,杜洋回到座位上整理會議內容,並根據討論結果准備進一步開展技術研究。
再過3天,就是火星環繞器抵達火星1周年的日子。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面向行星探測工程的后續任務,像杜洋一樣的中國航天人將在新的起點上,為推進中國航天事業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舉重隊運動員石智勇——
穩心態 求突破
本報記者 李 碩
“恢復訓練的前幾天總是最辛苦的。”經歷了一節體能訓練課,國家舉重隊運動員石智勇的汗水已經濕透衣衫……大年初六,這位東京奧運會舉重冠軍就已經重返位於海南五指山的訓練場。“我們運動員都清楚得很,走下領獎台,一切從零開始。”其實,為了備戰東京奧運會,石智勇已經好幾年沒有和家人共度春節了。
“2021年,我不但實現了奧運衛冕的目標,自己還組建了家庭,身上的責任更重了。”石智勇感慨地說。新一年,新目標,新期待。石智勇對2022年的賽事有著更多期待和向往。作為浙江選手,石智勇對杭州亞運會充滿信心。
“我今年最大的目標就是在亞運會摘得金牌,實現職業生涯的大滿貫!”2021年,石智勇在東京奧運會和陝西全運會都打破了自己創造的世界紀錄。新的一年,他將繼續挑戰極限,期待更大突破。
“自己的紀錄自己破!每一次比賽,其實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石智勇自信滿滿,但也坦言,隨著年齡增長,運動員要格外注重傷病管理。“我會盡全力延長我的巔峰狀態,希望能在巴黎奧運會實現奧運三連冠!”
最近,石智勇也密切關注了冬奧健兒在北京冬奧會上的表現,“看到中國短道速滑隊獲得兩塊金牌,我也備受鼓舞。希望中國體育代表團能在本屆冬奧會上獲得好成績,我會一直為他們加油助威!”
本期統籌:董建勤 張彥春
版式設計:沈亦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