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人民至上

——丹江水進京2350天

王澤遠

2021年05月12日08:43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原標題:上善若水 人民至上

  □本報記者王澤遠宋朝曹國宏曹相飛

  1432!

  因為中線的南水北調,這組數字,在淅川縣乃至中國的水利史上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

  從淅川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陶岔渠首到北京頤和園的團城湖,總干渠的長度是1276公裡﹔從河北分水到天津的干渠長度為156公裡,總長度1432公裡!

  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注意是14:32,隨著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緩緩開啟,清澈的丹江水奔流北上,半個月后的12月27日,第一掬丹江水到了北京。

  2021年5月12日,南水北調已經2350天,陶岔渠首閘沒有關閉過1分鐘。

  共產黨就是能夠辦大事!

  每年5月,都是丹江口水庫放水騰庫容迎接汛期的時間,但庫區的人覺得近些天水位不降反升。

  5月9日晚,淅川縣盛灣鎮南水北調移民博物館的王建基給大壩管理處的老熟人打了一個電話,朋友給他說:感覺沒錯,當日下午6時的水位線是161.12米,比前幾天高了一點點。

  161.12米指的是丹江口水庫水面的海拔高度,淅川人對類似的相關數字十分敏感。

  “現在大壩的高程是海拔176.6米,最高水位線是170米,庫區搬遷線是172米,從170米到172米,這2米是風浪區!”1958年生的梁佔佩已經從淅川縣移民局副局長的位置上退休3年,他現在是南水北調干部培訓學院的副院長,是淅川縣的“活地圖”“活字典”,還是個性格開朗的“活寶”。

  梁佔佩出生當年的9月1日,河南、湖北的10萬大軍開工修建丹江口水庫,124米、145米、147米、150米到如今的172米,大壩增高、庫容增大,創造了中國水利史上的人間奇跡!

  水利工程的核心作用:興利除弊!秦嶺南坡豐沛的降水使漢江成了長江來水量最大的支流,漢江的支流丹江的徑流量則超乎尋常的“忽大忽小”,“忽大”的年景,往往醞釀成洪澇災害。

  丹江口水庫就像一個止水閥,截洪后,十堰、襄陽、荊門,乃至武漢以下長江沿岸的城市,因為“172米”能抗百年一遇的洪水,才有了無限安瀾。

  治水興邦、調水為民!

  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長江流域、淮河流域、黃河流域、海河流域,點滴之水跨地區、跨流域除害而興利,彰顯了黨和政府的使命擔當。

  坐井隻能看到巴掌大的天,九霄之上才能俯瞰。

  梁佔佩說:我真體會到了,共產黨真能辦大事,也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辦成這樣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喝令三山五嶺開道

  “天上沒有玉皇,水中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嶺開道,我來了!”這是風靡20世紀50年代的一首農民詩。

  無論歷史多麼奇巧、時光多麼無情,都無法泯滅這首詩的大氣磅礡,其中中華民族永不服輸的精神內核,一直激勵人們經略江河。

  5月11日8時,每秒有351.29立方米的水通過陶岔渠首引水閘涌入南水北調干渠。淅川縣移民局局長李明說:本調水年度累計入渠水量是38.77億立方米﹔自2014年12月12日開閘調水,至當日累計入渠總量為379.46億立方米。

  丹江水就這樣在自流向北,過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分水嶺,經黃淮海平原,穿越黃河,沿太行山東簏山前平原繼續北行進入低山丘陵區,然后進京入津﹔復雜的地形、崎嶇的水路,工程難度非常人可以想象﹔沒有額頭跑馬的駕馭、統籌能力,沒有開拓創新的勇氣,沒有社會主義制度保障,沒有人民的支持與犧牲,怕就沒有這項浩大的工程。

  自從盤古開天地,雨都是天上的雲做的﹔隻有今天,北方的水變成了人調來的!

  中國缺水,中國北方尤其缺水,379.46億立方米水是個什麼概念呢?

  中國人平均每人每天消耗水大約200升,1立方米水夠一人消耗5天,一人一年約70立方米水﹔如果累計調出的379.46億立方米水都用於人,算一算,夠5億多人用一年。

  當然,需要用水的不僅僅是人。

  南水北調中線干渠建成了一條生態廊道﹔河南的灌溉用水足了,支持了國家糧食核心產區的糧生產﹔白洋澱補足了水,再現了歷史上的湖光山色﹔北京的地下水位上升了﹔密雲水庫的水位也高了!

  梁佔佩說:除了直接的經濟收益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獲得的生態收益和社會效益真不好算出來﹔要是真算出來了,肯定是個意想不到的天文數字!

  丹江水披星戴月北去,人間天河映照著雲間天河。

  非自願移民的世界奇跡

  幾十年來,丹江口水庫大壩從出生至今四次長高,一望無際的水面之后,是淅川移民的無私奉獻。

  理論上來說,丹江口水庫水位每上升一米,就要淹沒淅川縣1萬畝土地、動遷1萬名群眾。

  2009年8月,淅川縣試點搬遷出了第一批移民1.1萬人﹔2011年8月25日,出縣移民搬遷完成﹔加之隨后的縣內移民安置,淅川縣本次大移民16.6萬人,出縣安置移民14.65萬人,縣內安置移民1.95萬人。

  “歷史上移民青海、新疆、湖北,讓淅川人積攢了很多心痛,唯有新時期的這次移民,讓淅川人從心痛到心安、從心安到心歡!”梁佔佩說:聯合國移民專家給出的評價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解決了政府行為非自願移民搬遷的世界性難題。

  靠什麼?人民至上!

  5月9日母親節。盛灣鎮胡營村劉家溝村民組的劉文學、屈彩芬夫婦把屈彩芬的父母請到家裡:“俺姊妹們一家移民到了唐河、三家后靠了,都是移民,我看小視頻裡說5月9日是母親節,就做了一桌子菜把父母請過來吃飯了!”

  屈彩芬說:她家原來在172米處,最早也說要遷到外縣的,后來因符合搬遷的戶數不多,就在本村安置了。

  屈彩芬家原來有100平方米住房,新蓋的房子共140平方米,水、電、路、寬帶網絡、標准化廁所,生產生活條件都有提高。

  劉文學摸摸自己的后腦勺說:我這房子在海拔200米處,這輩子不用搬遷了!

  李明的腦海裡一直有一個名字——“孟興輝”:他出生不到24小時就移民到了1000多裡外的輝縣市常村鎮,移民卡上的名字是家長當時起的!現在這個小孩應該上小學三年級了吧!

  梁佔佩說:這次移民雖然是政府行為,但群眾參與度極高。

  安置點確定有移民代表參與意見,房子戶型群眾定,特殊身份有解決方案,國家還有人均24平方米住房的兜底機制等﹔總之,這次移民很徹底、無隱患、無后遺症。

  梁佔佩介紹說,這次淅川移民分布在河南6個地市、108個鄉鎮,共建了208個安置點。河南共有39個廳局對口幫扶移民安置,支持資金50多億元,其中20.9億元直接用於安置移民。

  勠力同心,自然攻堅克難。

  問渠哪得清如許

  作為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流域面積1000多平方公裡﹔北京的一杯水來自一渠水,一渠清水來自一庫清水,保証一庫水常清,陝西、湖北、河南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淅川縣有污染的380家企業關停了﹔5萬個養魚的網箱撤了﹔水邊的漁庄拆了﹔流域內的養殖場扒了﹔連種庄稼都不敢多用化肥、農藥了!

  垃圾處理廠建起來了,農家的廁所全部改造了,水質監測站建起來了,河長挂牌上崗了,專業護水隊開始巡邏了,石漠化的荒山綠化了,20多處人工濕地形成了!

  一反一正,前者既要補償又不能掙錢了,后者又要多花錢!

  淅川縣盛灣鎮政府一干部說:當時別說群眾想不通了,有時候當干部的也想不通啊!

  淅川的多方面犧牲造就了一庫清水,天不負人,短短的幾年時間,大自然的力量凸顯,一個生態淅川就婀娜多姿地站在了世人面前!

  保護水源是淅川人的國家使命,但淅川依舊要脫貧致富、全面振興,於是有了生態經濟。如今,“水源”“林海”“果鄉”“藥庫”“勝地”等都已經成了淅川縣的特色生態品牌,全縣已經建成了旅游重點鄉鎮10個、旅游重點村36個、鄉村旅游產業園40個、農家樂和特色民宿500多家。

  歷史上那些在河邊淘米的淅川姑娘,當下是老板、是導游、是廚娘、是視頻帶貨的網紅達人!

  淅川的河清了、山綠了、鳥多了、空氣中的負氧離子豐富了,石榴更紅、柑橘更甜、櫻桃更大、核桃更香,它們聚合在“淅有山川”的農產品區域品牌下,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劉文學說:真是生態好了,過去天氣預報報了下雨下不來,現在一報有雨,嘩嘩雨就下來了!

  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說: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為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淅川指出了一條可行之路,這幾年,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形成了水質保護、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經濟騰飛一舉多贏的良好局面。

  上善若水,人民至上!

  這裡是中國!這裡是中國淅川!

(責編:黃莎、辛靜)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