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倡導 少用電子產品好

湯華臻

2020年09月14日09:43  來源:北京日報
 

  上學帶好小記事本,老師少留線上作業……新學期開始,北京部分中小學重提“用筆溝通”,市教委也建議教師、家長,敦促孩子每日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倡議一出,點贊頻頻。

  一個小建議引發廣泛共鳴,正因其直擊當下一大問題:教學電子化。遠程授課、線上教學備受追捧,視頻打卡、APP做題司空見慣。家長和老師的溝通,也基本是通過微信群。縱觀如今中小學生的學習過程,滿目皆是電子屏。即便需要紙質作業,也得家長先從線上群裡下載打印。有家長無奈慨嘆:文房四寶已從“筆墨紙硯”變成了“平板、電腦、手機、打印機”。

  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教學確實是潮流。它豐富了現代教學的樣式,拉近了空間距離、縮小了地域差異,標准化和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但過度的電子化,也產生了明顯的負面效應,首當其沖就是視力傷害。如今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過半,與過早過多接觸電子產品直接相關。而更深遠的危害在於,“網來網去”缺失了提筆寫字、圈畫重點、翻書閱讀等線下體驗。過來人都知道,這種過程感參與感看似普通,但對於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習慣和建立縝密思維方式大有裨益。此外中國素有“字如其人”“見字如面”之說,筆墨間的交流蘊含著更細膩的感情,那種文化感知、情感碰撞遠非幾個單純的字節所能傳遞。

  電子化教學弊端集中出現,促人抓緊反思。線上教學時長多少為宜,線下作業什麼形式合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是否有不同的方案,這些都需要全面評估。這並非開倒車,而恰恰是實事求是的表現。要知道,無論跨入哪個時代,應用什麼技術,教育的終極目標都是幫助孩子們的身心更好地發育成長。大家高度認同讓學生更多使用紙和筆,正是希望能將某些已經走偏的做法“拽”回來。在筆墨書香中,引導孩子懂得什麼是踏實、什麼是傳承,細細體會書寫之樂、文字之美。

  桌前端坐,描紅習字,朗朗讀書——這是中國人開蒙的初體驗。回歸好的傳統,讓靜心書寫研讀成為新一代的好習慣,這些“網絡原住民”的未來會更精彩。

(責編:辛靜、楊曉娜)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