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寶豐:手工制鼓 隻為傳承

2020年07月30日11:04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咚咚咚……”7月30日,一陣陣清脆渾厚的鼓聲從寶豐縣趙庄鎮大黃村劉太家中傳出,他正手拿兩支鼓槌在已制作完成的手工牛皮盤鼓上不斷地敲打著,校驗鼓音。

今年68歲的劉太,從小跟著父親和爺爺學習制鼓技藝,是寶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大黃制鼓”代表性傳承人。

“劉家制鼓由來已久,相傳是從唐代開始。目前有考証的進入非遺保護名錄的是從劉太的爺爺劉長林算起,劉太的父親劉留柱為第二代,劉太為第三代。”趙庄鎮文化站負責人黃振華介紹。

劉太家的院子裡堆滿了鋸、刀、斧、銼等制鼓的工具和牛皮、榆木、鐵釘等原料,倉庫裡堆放著大小不一的盤鼓、腰鼓、鞭鼓等近10個類型的牛皮鼓。劉太介紹,制作一隻鼓,有取材、定料、合圈、上漆、釘面等十幾道復雜的工序,長達兩個月。制鼓分為木材加工、皮料加工、成品加工三個方面,木材以家槐、桑樹、榆樹、椿樹、桐樹為最好。把選好的干木材按照需要截成木段,再按照鼓的大小打上墨線,用手鋸鋸成弓形木板,再用自制的牛皮膠黏合成鼓桶,打磨光滑,以備張貼上鼓皮。牛皮以黃牛、紅牛皮為佳,放在加石灰的冷水中浸泡,待皮上毛發全部脫落,然后用利刃刮去皮上殘肉后,放在通風透光處晾干備用。制作成品時,把牛皮按鼓的大小切成圓形,張貼在鼓桶上,再用鼓釘釘上牛皮,最后切掉牛皮毛邊,刷上油漆。

“我們手工制鼓一直採用純正的原料,用的是黃牛皮,皮子不揭層,隻做一面鼓。機制鼓大多用的是水牛皮,一張皮能揭成4層。我公公80多歲時還能做活兒,他對工藝要求十分嚴格,容不得半點瑕疵。”劉太的老伴兒李巧說道,她也是“大黃制鼓”代表性傳承人。

劉家做的牛皮鼓制作工藝精良,尺寸各異,小到直徑5厘米,大到直徑4米,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定制,價格也從數百元到上萬元不等。產品除了銷往我省各地外,還遠銷北京、上海、湖北等地。

如今,讓劉太欣慰的是,兒子劉高尚也愛上了這門手藝,使“大黃制鼓”的技藝繼續傳承下去。(寶豐縣委宣傳部  柳真真 陳桉)

(責編:黃莎、楊曉娜)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