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上線”記

【查看原圖】

古今交融洛陽城 張光輝 攝

洛陽牡丹,“上線”了。隨時隨地,手指輕點,自有花開滿屏。

“牡丹仙子”的“上線”,實屬無奈。作為國內外知名旅游城市,洛陽的春天本是最熱鬧的季節。牡丹花開,引來四方游客。正如白居易所寫,“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今年,在疫情的陰霾下,盛開的牡丹卻隻能孤芳自賞。

延續37屆的牡丹文化節就這麼斷了?

窮則變,變則通。洛陽市全盤放棄原有節會方案,大膽嘗試線上牡丹文化節。別人直播最多幾小時,洛陽人一直播就是24小時。

受疫情影響對游客限流的第38屆洛陽牡丹文化節,因為24小時大型線上直播活動再次燃爆網絡。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用“雲”呈現的方式,全面展現牡丹藝術、牡丹文化、牡丹產業等內容,讓海內外游客借直播鏡頭欣賞牡丹芬芳,於千裡之外“漫步”花海、飽覽春光。

除了線上線下賞花,牡丹文化節期間,洛陽還推出系列網絡雲展覽,包括首次開啟龍門石窟游覽環線VR虛擬漫游,“故宮博物院院藏牡丹題材文物特展”“鼎盛中華-中國鼎文化特展”等14個網上數字展覽等,全面展示十三朝古都洛陽厚重的文化底蘊。

牡丹文化節開幕當日上線的“享游洛陽”文旅消費平台,上線首日就吸引直播及直播帶貨觀注人數達1065萬人次,覆蓋人數接近3830萬人次。

上線的不止是牡丹,整個洛陽旅游業都開始將陣地從“線下”轉“線上”。

華燈初上,伴隨著恢宏的交響樂,應天門逐漸亮起來,美輪美奐的3D投影燈光秀精彩上演:繁星閃爍、龍馬奔騰、神龜出水……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畫面,如波濤、流雲般瞬息萬變,激光投影、立體聲等科技手段將音樂、影片、建筑、歷史融為一體,令觀者陶醉。

“沒想到洛陽這麼近,卻那麼美。”短視頻平台上應天門燈光秀的驚鴻一瞥給新鄉小伙陳林留下深刻印象。他驅車幾百公裡,帶著家人專程趕到洛陽。

看完燈光秀,意猶未盡的陳林一家發現,洛陽城的夜生活大有味道。九洲池內的宮牆上彩燈閃爍,池畔邊,一場充滿“唐風唐韻”的“池上繁華”古裝演藝正在進行﹔駐足洛邑古城,身著漢服的女子在光影交錯中舞動長袖,“洛水驚鴻”驚艷游客﹔在大北門文化公園內,“唐謠”演藝吸引著文藝青年感受古都夜文化……本打算看完燈光秀就走的陳林一家,又多住了一天。

疫情來襲,文旅業受到重創,然而洛陽人卻從危機中看到了新機。“洛陽旅游長期面臨一個尷尬:留不住過夜客。能否趁這個空窗期提升業態,補上短板?”

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同時,洛陽蓄力打造“夜經濟”。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康、演”八種消費業態,結合區域特色,培育發展洛邑古城、隋唐洛陽城等八個文旅商深度融合的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地。

因疫情閉館期間,洛陽博物館、二裡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等紛紛通過在線直播,為疫情中的“游客”提供“雲春游”體驗。一件件展陳在博物館的文物精品,以“見屏如面”的方式生動地展示在更多人面前,向大家展示了古今輝映洛陽城的魅力。

“讓夜晚的人們收獲滿滿,讓夜晚的洛陽魅力無限,客常來!”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胡大鵬表示,倡導一種消費新理念、生活新節奏、交往新空間,引導和釋放市民生活內需,為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優化生產、生活,搭建新平台,注入推動力。

不但旅游業,洛陽各行各業都在加速“上線”。

疫情發生后,各種在線服務新模式、新業態紛紛涌現出來。洛陽市不少行業紛紛借助網絡開啟“雲端”模式,銷售直播、在線教育、“雲辦公”、VR(虛擬現實)全景游覽、線上相親等,催生了不少新業態。

洛陽市民之家採取“雲辦公”,為群眾和企業提供便捷多樣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洛陽理工學院就業指導中心將以往的大型春季雙選會改為網上舉行,運用網上直播等方式,舉辦“空中雙選會”,讓畢業生不用“面”試也能找到工作﹔洛龍區李樓鎮農技人員推出“雲指導”模式,遠程為菜農開“藥方”,解決他們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有力保障了洛城“菜籃子”的供應……

新業態、新服務蓬勃興起,不僅在抗擊疫情、保障百姓工作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洛陽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動能。(徐馳 王佩)

【1】【2】【3】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2020年07月13日14:46
分享到:
(責編:辛靜、楊曉娜)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