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 建設文化淅川”研討活動舉行

2020年06月07日15:50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王曉燕 攝

人民網淅川6月7日電(時岩)6月6日,淅川縣舉辦“弘揚傳統文化 建設文化淅川”研討活動,邀請淅川籍在外工作的文化名人走進淅川,踏訪家鄉文化熱土,探尋家鄉文化印痕,調研考察淅川文化建設情況。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劉道興,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光明日報》高級記者劉先琴,度學創始人、北京市海澱區科協主席李雲飛,上海交通大學改革發展辦公室副主任、教授江凌,深圳市委黨校副教授王定毅,河南省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淅川東風大渠文化石碑長廊創作者劉炳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法制報社長助理吳元成,南陽師院楚漢文化研究專家唐新等專家學者參加研討。

專家團一行先后走進渠首大壩、九重村村部、湯山濕地公園、丹江水庫、淅川縣博物館、東風渠碑廊、縣一高、同人公園、崇德公園等地調研考察,為建設文化淅川獻計獻策。

在當天晚上召開的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熱烈討論,踴躍發言。“要有文化符號、文化地標”“用建筑來詮釋文化、文化要有主題、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橋梁、街道命名要將文化融入進去”“發揮獨特優勢,打造具有中國風格、全球價值的文化科技旅游體系”“文明古縣、移民新城”“文化創意、紅色文化建設”……大家各抒己見,用專業的視角和全新的理念對“弘揚傳統文化 建設文化淅川”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一定要守住文化的根和魂,打好我們厚重的歷史文化牌,保護好我們的文化,保護好我們的山山水水。要把住淅川文化最有特色、最有價值的內容,特別是楚文化和范蠡文化。要發掘南水北調移民文化中積極的時代精神。要在工業經濟發展中發掘文化精神,塑造宣傳,創造出屬於我們的新文化。”劉道興說。

劉先琴表示,文化見微知著,要把文化融於品牌中,融於經濟發展中,給淅川人留下獨特的文化享受。要打造淅川唯一的、不可復制的文化地標和文化符號。文化地標和文化符號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讓人們走進淅川再走出去時,腳下踩出來的、眼睛能看出來、舌尖能品出來的、鼻子能聞出來的、身心告訴你的:這是淅川。

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表示,一個地方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淅川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悠久,對於文化的挖掘是淅川縣最大的資源,也是淅川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專家學者們的發言對於淅川縣下一步文化發展提供了很多靈感和思路,我們將認真吸收、消化和運用,不斷提升淅川文化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活力和作用,推動淅川經濟社會向著更高層次發展。

“這次把這些淅川籍在外工作的文化名人請回來,召開這次研討活動,是希望借助大家的聰明智慧,充分挖掘淅川地域特色文化,並將其運用到城市建設、旅游開發、產業發展等各個領域,形成具有淅川獨特的文化品牌,真正提升淅川的文化軟實力。”淅川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邵書燕介紹說。

(責編:尚明楨、辛靜)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