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宛城:昔日貧困戶變“小老板”

【查看原圖】

茶庵鄉村民在果蔬扶貧產業基地的大棚內勞作 田博文攝

人民網鄭州6月4日電(張毅力 慎志遠)“這30個大棚都是我租的,上半年的銷售額已經有20萬了。到年底,除去人員工資、大棚租金等開支,保守估計淨收入能有20萬!”6月2日上午,在南陽市宛城區茶庵鄉袁黃庄村的蔬菜大棚基地,南肖庄村村民劉耿在自己租種的薯尖大棚前盤算著今年的收獲。

劉耿是茶庵鄉南肖庄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當他聽說鄉政府在袁黃庄果蔬扶貧產業基地新建的大棚要對貧困戶出租時,第一時間找到鄉裡,希望通過租種大棚增加收入。目前,劉耿一共租種了30個大棚,不但自己脫了貧,而且成了“老板”,每天的用工就有15人左右。

“我跟劉耿是一個村的,在他的大棚裡干活,不耽誤掙錢,也不耽誤我晌午回家給病人做飯。上個月就掙了2000塊!”南肖庄村貧困戶老李高興地告訴記者。像老李這樣每天在產業園務工的周邊村貧困戶還有很多,他們都通過自己的勞動,品嘗著產業扶貧帶來的成果。

袁黃庄村黨支部書記袁祖印告訴記者,該村成立了合作社,為大棚的租種戶提供育苗、化肥、技能培訓等服務。他們的蔬菜出售給合作社后,再由合作社統一進行銷售,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位於茶庵鄉袁黃庄村的宛城區果蔬扶貧產業基地,總佔地面積5900畝,其中,一期建成面積4200畝,二期已建成面積400畝,位於茶庵鄉袁黃庄村東,涵蓋周廟、葛營兩個行政村,項目投資550萬元,新建大棚390個。為減少貧困戶的投資風險,這些大棚對貧困戶出租,隻需先交一半的費用,剩下的費用在獲得收益時支付。

據了解,該園區根據種養類別不同,劃分為8個功能區,內有6個產業基地,1個扶貧車間和多個農業合作社,每天務工達500余人,輻射到周邊鄉鎮。園區共流轉貧困戶土地167畝,6個貧困戶自建大棚畝,68個貧困戶在這裡就業,每戶年增收8000--20000元,解決了全鄉四分之一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業問題,帶貧成效較為明顯。

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袁黃庄村黨支部及時轉變工作思路,順應形式變化,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積極發揮網上農業和線上農業的平台作用,通過積極聯系萬德隆超市,每天直供蔬菜9000斤,並利用微信、貼吧等多種形式,採取線上接單、線下配送的方式,配送35個小區,10萬余斤。

【1】【2】【3】【4】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2020年06月04日16:58
分享到:
(責編:黃莎、楊曉娜)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